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的意义与方法
2024-06-28 15:57:40
作者:吴春燕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蜀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医疗科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不仅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也可以作为引起其它疾病的原因,导致心、脑、肾脏、视网膜等重要器官的损害。要想预防高血压,就要了解什么是高血压、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以及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高血压概念及相关引起因素

(1)高血压概念。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 Hg,舒张压≥90mm Hg。根据血压升高的水平又将高血压分为Ⅰ、Ⅱ、Ⅲ级。

(2)高血压的相关因素。①年龄。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40 岁以上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②饮食。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如食盐< 2g /d 几乎不发病;3~4g / d发病率3%,4~15g / d发病率15%,>20g者发病率30% 。此外,饮食低钙、高蛋白质摄入、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因素。③体重。肥胖者高血压发病率高,尤其腹型肥胖者容易发生高血压。④遗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的发病概率高达46%,约60%的高血压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家族史。⑤环境与精神因素。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精神因素,使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各种神经递质浓度与活动异常,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升高,阻力小动脉收缩增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城市中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3)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头痛、颈部板紧、疲劳、心悸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劳累后加重,也可出现视力模糊等症状。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及长期的饮食控制; 患者害怕并发症的发生,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加之患者对高血压的临床知识很少,从而使患者对本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心理压力较大,并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障碍。

2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的意义

如今,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是医护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护理模式的转变、倡导人性化护理的今天,不仅要有广泛的临床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精湛的技术技巧,还要有丰富的心理学、伦理学、营养学等相关专科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以简明扼要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增加信心,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3医护人员要做好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要充分运用与患者沟通的技巧,通过礼貌的语言、乐观的情绪、真诚的态度、高尚的医德与患者交谈; 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利用交流的技巧取得患者信任,从而使患者感到被体贴、关怀和支持,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4高血压的自我预防和健康教育

(1)饮食方面。饮食宜低盐、清淡为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进食盐6g以下; 宜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瘦肉等。限制动物内脏、鱼籽、软体动物等食物,限制热量的摄入;倡导吃复合醣类,如淀粉、小米、燕麦等含植物纤维较多的食物,可促进肠蠕动。多采用植物油,多食新鲜鱼、水果、蔬菜,细嚼慢咽,避免过饱,少吃零食。

(2)适当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不仅有利于血压下降,且能减轻体重、增加体力,避免竞技性运动和力量型运动,避免患病时或饥饿时运动。

(3)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咖啡、浓茶及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息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降低血压。

(4)保持乐观的情绪。学会自我心理平衡的调整。高血压常伴有焦虑、抑郁、易激动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常伴有内脏器官的明显变化。因此,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采取疏导、安慰、解释、暗示等手段,使患者能保持较平稳的心态。

(5)学会测量血压。观察血压变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患上了高血压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忌自己乱服药。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