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同时不良饮食习惯也越来越常见,导致胃部不适以及相关疾病发生率明显提升。部分人群受腹胀症状困扰,一大堆美食摆在面前,却吃几口就腹胀、反酸等,这些症状往往提示消化不良。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胃炎、反流性食道炎等并发症,那么,如何做才能促进消化,保护肠胃呢?下面告诉你。
一、什么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不适,主要症状表现有:上腹部疼痛、饱胀、烧灼感,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嗳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根据疾病病因可将其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即在内镜等检查中未能发现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而是因胃肠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出现的消化不良症状,是消化不良最常见的类型;另一种是器质性消化不良,指患者是因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胃癌等明确的器质性、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为什么会出现消化不良?
消化过程可分为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前者为食物在胃肠道蠕动过程中受到碾磨,从较大的形态变成小一些的,使营养物质进一步被化学消化后吸收。后者指食物在消化酶和胆汁的作用下,将变小的食物变成更小的各种营养成分从而促进吸收。物理消化出现问题,如动力不足,或化学消化如胰酶等出现问题,均可导致消化不良发生。
三、消化不良应该怎么办?
1.促进胃酸分泌
在机体运行中,胃酸承担着分解消化食物、吸收部分营养物质的工作,同时也具有屏障功能,能够消灭有害细菌,以保护胃肠健康。据统计,约九成的胃胀、消化不良患者都存在胃酸不足情况。因此,针对消化不良,首先应促进胃酸分泌,可从以下措施入手。(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中注意细嚼慢咽,将食物进行充分咀嚼,减轻胃部工作量,降低消化系统负担,以保证胃酸的有效分泌。饮食中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增加猕猴桃、豆浆、牛奶等食物摄入,使维生素B和优质蛋白充分参与进胃酸制造过程,促进胃酸分泌。适当增加含锌元素食物摄入,如牛肉、虾、见过等,可产生碳酸酐酶,促进胃酸分泌。(2)戒烟戒酒,烟、酒均属于刺激性物质,可增加胃部负担,加重胃部严重,从而影响胃酸分泌。同理,辛辣、生冷、甜腻等刺激食物也尽可能不吃,避免胃部炎症。(3)放松情绪,胃部属于情绪器官,紧张、焦虑或心理压力过大,都会对肠道功能产生影响,诱发消化不良症状。因此,患者应通过多种方式放松情绪和心理压力,保持充足的休息,以避免胃肠道受到影响。(4)积极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如果长期消化不良,可进行相关检测,一旦检查出阳性,需要积极治疗。
2.保护胰腺正常工作
人体消化食物需要多种消化液,如胃液、胰液、胆汁等,其中含有的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促进人体的吸收。胰腺中含有的消化酶最多,因此可通过保护胰腺来减轻肠胃消化负担,缓解消化不良,可从以下措施入手。(1)适当补充硒元素,硒元素能促进胰腺腺泡合成,保护胰腺外分泌功能运行。可通过适当进食蘑菇、鹌鹑蛋、贝类、海鲜类等含有硒元素的食物来补充硒元素。(2)养成吃早餐的习惯,规律进食,预防胆结石发生。
3.平衡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约有10万亿个细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平衡肠道菌群,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1)补充膳食纤维,如玉米、粗粮、芹菜等,能够使结肠维持酸性环境,为有益菌生长提供有利条件。(2)保持口腔卫生,口腔健康与胃肠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一旦口腔有害细菌进入肠道后,肠道菌群会受到破坏,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应注重口腔卫生保持,勤刷牙,借助牙线、洗牙器等辅助工具清洁牙齿,定期洗牙等,抑制口腔内有害微生物。(3)食用大蒜、生姜等香料,其中能够抗菌的活性物质,以有效平衡肠道菌群。
现代人群中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发生较为常见,因此更需要注重肠胃的养护。以上几种方法能够帮助你养护肠胃,改善消化不良症状,一定要了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