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脑梗死后的运动康复:动起来,健康更久
2024-06-28 14:30:26
作者:李凤
作者单位:容县肿瘤医院
脑梗死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多数脑梗死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运动康复训练是帮助脑梗死患者恢复运动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那么到底该怎样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呢?这篇文章带给您答案。

脑梗死患者运动康复的重要性

脑梗死患者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比如偏瘫、肌张力异常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患者逐渐恢复或改善受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良好的康复训练还可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改善患者自卑、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逐渐找回自信,使患者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脑梗死患者运动康复的时间

在出现脑梗死之后,患者大脑神经元受损,患者会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在脑梗死恢复期大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受损的神经元可以通过康复训练重新建立联系,恢复功能。正常情况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的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运动康复。三个月内是脑梗死患者运动康复的黄金时间,患者最好在专业康复训练师的帮助下进行有效训练。在半年内,只要患者进行正确的运动康复,那么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恢复效果。如果运动康复超过一年后患者依然存在后遗症的情况,神经系统将不会继续恢复。所以脑梗死患者运动康复一定要尽早进行。

脑梗死患者该怎样进行运动康复

1.被动运动。在脑梗死患者卧床期间,肌肉长时间得不到运动,很可能造成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患者失去自主活动的能力。所以在卧床期间一定要注意对患者的肌肉和关节进行按摩。等到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之后,可以对患者进行肢体被动运动,比如可以经常对患者进行翻身、抬腿等简单的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避免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坐位训练。坐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身体稳定性和控制性,为站立和步行奠定基础,在对患者进行训练时,首先要让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并通过镜子让患者尝试调整自身坐位的姿势。坐位训练要从有倚靠向无倚靠逐渐过渡,并鼓励患者坐在床边尝试进行改变前后左右重心的动作,加强患者承重练习以及左右交替抬臀负重练习。在患者能够在座位上保持平衡之后,再引导患者尝试在坐位上进行上肢和躯干的各种动作,并对患者施加适当的推力,加强患者在坐位时的稳定性。

3.站立训练。很多脑梗死患者开始进行站立训练时比较困难,家属需要辅助患者体会并找到站立的感觉,让患者尝试自主进行站立。家属需要重视加强患者双腿支撑负重能力以及双腿站立平衡能力,并在患者双肩外侧或骨盆两侧适当施加推力,加强患者的动态平衡。在进行站立训练时,站立的地面可以从平坦的地面逐渐过渡到不平的地面或斜坡,并尝试患者在站立时进行举手、抬腿等动作,逐渐恢复患者的站立能力。

4.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运动康复训练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患者能够保持站立平衡之后,就可以逐渐进行步行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患者正确摆放下肢,让患者找到下肢行走的感觉。在一开始训练时,需要借助墙体、拐杖、步行辅助器等帮助患者保持身体平衡,在患者能够逐渐行走后,需要适当增加步行的距离与速度,并逐渐尝试进行跨门槛、斜坡行走、上下楼梯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功能。

5.生活能力训练。家属和康复训练师需要引导患者自主进行穿衣、洗漱、进食等,让患者逐渐主动参与到训练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患者心理和家庭负担。

结束语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运动康复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康复最好是在专业康复训练师的指导下进行,确保能够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