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高血压?
血压是指人体血液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高血压以体动脉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当前我国对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二、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哪些特点?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血压调节能力下降,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受到情绪、季节、温度、体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异常血压波动。如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此外,老年高血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合并多种并发症,高血压更容易引起心、脑、肾等系统疾病,诱发如心绞痛、脑卒中、心肌梗塞、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更需要做好日常护理,控制血压水平,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三、老年高血压患者应该如何护理?
1、生活护理
(1)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波动大,容易受温度、季节影响而波动,加之老年人对寒冷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引起季节性波动。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以避免季节性血压波动。(2)研究表明,保持充足睡眠能够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3)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可促进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注意戒烟,同时避免二手烟。(3)限制饮酒量,长期酗酒可提高血压水平,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量。(4)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根据自身情况和个人爱好,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打太极、游泳等。既能够维持血压稳定,又能够起到减重作用。
2、饮食护理
(1)限制钠盐摄入。饮食中食盐摄入量过高可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食盐摄入量,建议每日摄入量最好不超过5g,避免体内钠浓度升高。同时需要避免过度限盐,以免导致低钠反应。(2)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含钙、钾、磷等元素食物的摄入,控制脂肪与热量摄入,以及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适当摄入蛋白质,从谷物、鱼肉、瘦肉、牛奶等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蛋白质。
3、用药护理
规范使用降压药物,能够提高血压控制效果。老年患者降压药的适应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初始阶段采取小剂量治疗,根据血压水平逐步增加剂量。掌握药物使用时间、剂量、方法等,关注不良反应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擅自调整或停用。用药后避免突然站立坐起,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血压监测
老年患者需要掌握血压监测的方法,自行监测血压,以了解控制情况。建议使用上臂式家用自动电子血压计,初始治疗阶段、血压不稳定者,建议每天早晨和晚上测量血压,每次测2~3遍,取平均值。详细记录每次测量血压的日期、时间以及血压读数,为医生了解血压控制效果提供依据,以便进行用药方案调整。
5、适当减重
超重与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如超重或肥胖,建议通过控制能量摄入、进行适当运动等方式控制体重,将体重控制在20.0~23.9 kg/m2的理想体质指数内。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高血压受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治疗中,除了使用药物控制外,还需要改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可通过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血压监测等措施,实现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