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血管通路门诊知多少:静脉通路的安全守护者
2024-07-10 16:46:28
作者:彭慧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在医疗实践中,静脉通路作为输送药物和营养的重要途径,对于患有各种疾病、尤其是需要长期或频繁输液治疗的患者至关重要。然而,维护好这一生命线不仅需要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更离不开患者及其家庭的日常护理。在这方面,血管通路门诊将通过提供综合的护理服务和教育来确保静脉通路的最佳状态,以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本文将展开讨论什么是静脉通路,分析不同类型静脉通路的优势和相应的维护方法,以及为患者提供的居家护理要点。 什么是静脉通路? 静脉通路承担着药液输送至患者体内的关键任务,设立这一通路,涉及将特定医疗设备如针头、导管插入静脉内,以确保药物能直接进入血液系统。此法在接受长期输液治疗情况下如输注营养液、抗生素乃至化疗药物均能显示其效用之大,是现代治疗中维系生命机制的桥梁。其典型的有PICC(经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CVC(中心静脉导管)以及输液港。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为持续且复杂的静脉治疗提供便捷的药物输送途径,同时以低介入性的医疗程序降低患者痛苦,避免了因多次注射而可能产生的静脉损伤。

合理的设立和管理静脉通路,能够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因输注刺激性药物导致的局部组织损伤,医护人员需经过严谨培训,精通各种置管技术与监测知识,以便在方便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与效率。从选用合适的器械到监控穿刺点、周围皮肤及导管的情况,每一步均需精准操作,充分体现出这一领域专业性的重要性。

2.静脉通路优势与维护方法

PICC导管是一种常见的静脉通路,通常用于需要中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其优势在于能够提供稳定的输液通道,减少频繁穿刺带来的痛苦。为了保持PICC的功能和安全,需要定期维护。PICC导管需要每周至少进行一次维护,包括更换敷料和冲洗导管,这有助于保持导管的清洁,预防感染和堵塞等常见问题。

输液港(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则是一种更加隐蔽和方便的选择,适用于需要长期但不连续输液的患者,其埋置在皮下,输液前使用专用针头通过皮肤穿刺进入,形成输液通路,阶段输液治疗结束后需要拔除针头,平时在体外无任何部件裸露,可正常洗浴。输液港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维护,以防止堵塞,相比于PICC,维护频率更低,但同样需要严格遵循医护人员的指导,确保其正常使用。

3.居家护理要点

3.1通常情况下,导管周围的敷料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干燥,如果发现敷料松动、湿润或有分泌物,应及时前往医院,以便让专业人员进行妥善处理。医护人员在维护过程中,需保持换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每次换药前清洗双手,使用无菌手套和消毒液,以避免细菌进入导管部位。

3.2患者和家属需要学会识别感染的早期迹象,如导管穿刺部位的红肿、疼痛、热感或分泌物等异常。如果出现发热、寒战或全身不适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导管的堵塞和移位也是常见的并发症,需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和功能,以确保输液顺畅,无异常阻塞。 3.3日日常活动中,患者置管侧手臂可以进行适宜运动,如握拳、松拳,避免做肩关节大幅度甩手或向上伸展的动作,不应提举重物,以防止导管移位或受损,洗澡时应尽量避免导管周围部位接触水,可以使用防水敷料覆盖置管侧上肢,或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局部清洁。睡眠时需选择适当的姿势,避免压迫导管,保障导管的正常功能。

3.4血管通路门诊会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尽的教育资料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这些基本的护理要点,经过专业的培训,患者和家属能够提高护理技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联系医护人员,获得专业建议和帮助。

在当代医疗体系中,血管通路门诊不仅提高了静脉通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也极大地支持了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的自我管理和护理。正确理解和实施静脉通路的维护策略对于优化治疗结果、减少并发症风险以及提升生活品质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总之,通过持续的医学科普教育和系统的门诊护理服务,血管通路门诊确保了每一条重要的静脉生命线都得到了妥善的维护和护理,让患者能够更安心地迎接每一个治疗日。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