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外伤大出血,急救步骤有哪些?
2024-07-10 17:04:05
作者:龙培云
作者单位:桂林市灵川县人民医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突如其来,外伤大出血便是其中一种危急情况。无论是在家中、户外还是工作场所,一旦发生大出血,每一秒都显得尤为珍贵。及时的急救措施不仅能够为伤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甚至可能挽救一条生命。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出血,很多人往往会因为缺乏急救知识而手足无措。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普及一些简单易行、却至关重要的急救步骤,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应对,为伤者提供有效的初步救助。

一、识别大出血

大出血,顾名思义,是指由于外伤导致的血液快速、大量流失的现象。这种出血往往伴随着伤口的不断有血涌出,出血量大且难以自行止血。大出血的危险性不言而喻,它可能导致伤者迅速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出现大出血呢?首先,观察出血量是一个直观的方法。如果伤口处的血液呈喷射状流出,或者短时间内就浸湿了衣物、地面等,那么很可能就是大出血。其次,注意伤者的肤色变化。大出血会导致伤者面色苍白,嘴唇、指甲等部位也可能出现苍白或发绀的现象。最后,观察伤者的意识状态。如果伤者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那么很可能是大出血导致的休克表现。

二、立即采取的急救步骤

面对大出血的伤者,我们首先要确保自身的安全。在确保自己不会因救助而受伤的前提下,迅速而有效地采取行动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一旦发现大出血的伤者,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简明扼要地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地点,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医护人员能够迅速定位并赶来救援。

第二步,迅速止血。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地为伤者止血。可以使用干净的布料、衣物等直接压迫在伤口上,尽量将压力直接施加于出血点,以减缓出血速度。如果伤口位于四肢,还可以尝试抬高伤处以减少血液淤积和出血。需要注意的是,止血时要适度施加压力,避免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

第三步,保持伤者体温。大出血的伤者往往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感到寒冷,此时我们应使用衣物或毛毯等为其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导致休克症状加重。

第四步,安慰伤者情绪。在面对大出血的紧急情况时,伤者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此时我们应尽量保持冷静,用温和的语气安慰伤者,让其情绪稳定下来,这也有助于减缓出血速度。

三、常见误区与正确做法

在急救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我们避免。例如,有些人可能会直接用水清洗伤口,认为这样可以止血或清洁伤口。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在大出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先止血再清洁伤口,避免因为清洗而导致出血加剧。

另一个误区是使用绳子或布条紧紧绑住伤口上方来止血。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出血速度,但如果绑得过紧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甚至造成肢体坏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度压迫伤口,既能够减缓出血速度又不会切断血液循环。

在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我们要持续观察伤者的状况,并适时调整止血力度和保暖措施。如果发现伤者的意识状态、肤色等出现明显变化,或者止血效果不佳时,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并寻求更专业的指导。

四、等待专业救援

在等待救护车和专业救援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我们要持续实施急救措施,为伤者争取到更多的救治时间。同时,我们也要准备好向医护人员提供伤者的详细情况和我们已经采取的急救步骤,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需要强调的是,在面对大出血等危急情况时,专业医疗救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呼叫急救电话后,我们要尽量保持电话畅通,以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并给出更专业的指导。同时,我们也要相信专业救援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更有效的急救措施。

结语

外伤大出血是危急情况,但掌握正确急救步骤和方法,就能在关键时刻有效救助伤者。本文介绍了识别大出血、立即采取的急救步骤及常见误区与正确做法,旨在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同时,鼓励家庭、社区、学校等组织急救培训,让更多人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在这个充满未知的世界,每个掌握急救技能的人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的守护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