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颈椎病犯了?中医外治来帮忙!
2024-07-10 09:16:16
作者:胡晓义
作者单位:柳州市柳江区中医医院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我们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低头成为常态。然而,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却给我们的颈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颈椎病越来越普遍。当颈椎病找上门来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医外治法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健康问题。

一、颈椎病的基本知识

颈椎病,也被称作颈椎综合征,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病患。此病常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等导致,进而压迫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引发系列功能障碍。其症状多样,包括颈部疼痛、僵硬,手臂麻木、无力,甚至可能伴有头痛、眩晕等,对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困扰,同时也会影响心理健康。颈椎病主要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类型不同,症状与治疗方法也各异,因此在治疗前需明确类型,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眼中的颈椎病

在中医理论中,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不畅、风寒湿邪侵袭、肝肾亏虚等原因导致的。中医认为,颈部是人体经络的重要通道,气血运行不畅会导致颈部肌肉僵硬、疼痛等症状。同时,风寒湿邪也容易侵袭颈部,使得局部气血瘀滞,从而加重颈椎病的症状。此外,中医还认为肝肾亏虚也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会使得筋骨失养,从而引发颈椎病。中医治疗颈椎病的原则主要是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补益肝肾等。通过中医外治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病带来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中医外治法简介

中医外治法是一种非口服药物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各种手法、物理疗法以及外用药物来刺激和调整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常见的中医外治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四、中医外治法如何治疗颈椎病

1.针灸:针灸是中医的瑰宝,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对于颈椎病患者,针灸医师会选取特定的穴位,如颈部的风池、天柱、大椎等,进行针刺治疗。通过针灸的刺激,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同时,针灸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消散和吸收。

2.推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人体气血运行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各种手法,如揉、捏、按、摩等,来刺激颈部的肌肉和经络,从而达到舒缓颈部不适的目的。推拿不仅可以放松颈部肌肉,缓解颈椎压力,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定期接受推拿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颈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拔罐:拔罐是一种通过负压吸附在皮肤上,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去除颈部的风寒湿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拔罐的过程中,局部皮肤会受到强烈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速炎症的消散和吸收。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拔罐可以有效地缓解颈部的僵硬和疼痛。

4.艾灸: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行气活血的作用。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艾灸可以帮助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局部炎症的消散和吸收,加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在艾灸的过程中,患者会感到局部温热舒适,疼痛感逐渐减轻。

五、日常颈椎保健建议

为了预防颈椎病,日常保健至关重要。我们应时刻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尤其是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以维持头颈部的自然姿态。同时,定期活动颈部和肩部肌肉是不可或缺的,这有助于防止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造成的肌肉僵硬。此外,选择一个高度适中的枕头对于确保颈部在睡眠中的舒适度也十分关键。最后,通过简单的颈部肌肉锻炼来增强肌肉力量和稳定性,也是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六、结论

中医外治法对颈椎病治疗有独特效果,不仅能有效缓解颈椎病引发的不适,还有助于恢复颈部正常功能。但日常颈椎保健也同样重要,只有综合治疗和日常保健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颈椎病。请大家重视颈椎健康,及时寻求中医治疗并注重日常保健。若症状严重或持续,请立即就医,遵循医嘱。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