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也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但是很多新手爸妈不了解新生儿黄疸,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新生儿黄疸的识别与护理要点,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一般来说,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数天内,多为出生28天内出现皮肤、黏膜或巩膜等部位呈现黄染的现象,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新生儿黄疸。而诱发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多和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而这种黄疸被称之为生理性黄疸。但如果新生儿出生后,皮肤、黏膜和巩膜等部位,所存在的黄疸现象持续数周,则可能属于是病理性黄疸,需对其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很多父母不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其实因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是比较弱的,因此就可能导致胆红素在体内蓄积,就会诱发黄疸。除此之外,像溶血性疾病,比如:新生儿溶血病、RH血型不合等相关疾病也是临床当中,诱发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还有一点,新生儿母乳在喂养的过程当中,母乳当中的激素或药物,也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引起黄疸。
但无论是哪种原因诱发新生儿黄疸,均需进行有效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尤其是对于病理性黄疸来说,延误治疗可能诱发新生儿出现嗜睡、吐奶、恶心、黄疸加重等神经系统症状,重则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呼吸衰竭或者是死亡。
如何识别新生儿黄疸?
1.外观识别: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识别来说,可以通过皮肤黄疸程度进行评估,也就是仔细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巩膜等各部位,以此可以判断黄疸的程度,比如根据颜色的深浅、分布的范围,颜色较浅且分布范围小,可能就是生理性黄疸;而重则可能是病理性黄疸。
2.血清胆红素检测:新生儿也可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这是判断新生儿黄疸病理性质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检测新生儿血液当中的胆红素浓度,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以及严重程度。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低于5毫克/分升;48小时到5天:血清胆红素10~15毫克/分升;5~7天,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下降5~10毫克/分升。
3.一般识别:也可以观察新生儿的一般状况,比如新生儿的精神状态、胃口、体温以及是否存在嗜睡、哭闹等异常情况。新生儿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了问题,大便会变白,而这种变白是越来越淡的,如果再加上新生儿身体突然变黄,那么就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对于新生儿黄疸来说,不要慌,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无论是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还是父母,需要定期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黄疸情况,如果黄疸呈现恶化的趋势,就需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
除此之外,尽量早开奶,频繁哺乳,为新生儿补充充足的营养,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更有助于维持新生儿良好的营养状态,这对提高新生儿免疫力,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恢复是尤为重要的。而新生儿父母在家护理的过程当中,可以帮助新生儿适量与水接触,适当晒太阳,但是切忌暴晒,因为水温具有扩张皮肤血管的作用,更可以促进新生儿的代谢。但是也不要频繁洗浴,建议三天一次左右即可,也要避免新生儿受凉。
更重要的是,如果新生儿存在黄疸,尤其是对于病理性黄疸,需定期进行复查,以检查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从而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总而言之,对于新生儿黄疸来说,是较为正常的。但黄疸也分为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这两种。所以要有效识别新生儿的黄疸,仔细观察新生儿黄疸的变化,以及注意新生儿大便的颜色,进行必要的血清胆红素检测。更重要的是需对黄疸患儿进行必要的护理,观察患儿的黄疸症状,促进新生儿排毒,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以及定期复查,由此对保证新生儿健康发育更具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