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当孩子说“烦”的时候千万别忽视
2024-06-28 11:26:18
作者:李娜
作者单位:河北省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心理行为科)

“一想到要去学校,就很心烦”

“我好心烦,为什么总是针对我,不能让我好好活着”

“我特别讨厌某个老师,一看见他我就心烦”

“我好烦,活着太无聊了”

……

或许有些家长会这样说:“我辛辛苦苦挣钱供你上学,你还心烦,不好好学习,发什么神经。”“一天天地不想着好好学习,瞎琢磨什么呢,谁有时间总是针对你啊,别整天要死要活的。”“你上个学怎么这么多事啊,还讨厌老师,你就是思想不端正。”“小小年纪,事倒不少,说这些吓唬谁呢?”

当你看到这些对话,你是什么感受?如果你是家长,你又会如何回应孩子呢?

但是作为家长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孩子患有抑郁症的求救信号!

据《人民日报》发布的《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患抑郁症人数超过9500万,30%是18岁以下青少年,其中50%是在校学生。儿童与青少年抑郁障碍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抑郁障碍在儿童的发病率约为2%,男女比例相当;在青少年约为4%~8%,男女比例约为1:2。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般有以下核心症状:

首先是情绪症状,感到心情压抑、不愉快,不活跃,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部分患儿表现为反复的脾气爆发,易烦躁、易激惹,情绪爆发之间的心境呈持续性消极状态;其次是思维症状,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现为发呆或走神,静坐困难,不能完成相关任务/作业;再次是意志行为,行为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幼儿园/上学,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严重的可出现言语暴力和/或冲动行为(例如,以肢体攻击他人或财物);最后是躯体症状,可能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如头昏、头痛、疲乏、气促、胸闷、胸痛等。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或入睡困难,也有少数患儿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严重时有自伤自残行为,甚至自杀的想法和计划。

孩子说“烦”家长怎么做?

作为家长,如果孩子有了这些想法或者行为,可以做些什么呢?

1.倾听:在孩子表达一些不好的想法时,不要急于否定和过多地评价孩子的感受和行为。可以等孩子情绪稳定一些,找个轻松的机会,问问孩子发生什么事情,爸爸妈妈可以做些什么,有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害怕,并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

2.情感支持: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支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需要尽可能地接纳他此刻的状态,允许他有不良的感受,低年龄段的孩子父母抱一抱,高年龄段的孩子父母摸摸头拍拍肩膀,如果孩子不开心就让孩子在你怀里哭一哭,让孩子感受到坏情绪有出口,缓解孩子内在积压的难受,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直在他身边,给予足够强大的情感支持。

3.寻求专业帮助:抑郁症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干预。但具体到每个个案还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就医,为孩子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并严格遵循医嘱服药,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

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家长朋友也需要把自己照顾好,陪伴抑郁症患者是挺辛苦的,也比较耗能,也一样需要自我关怀,只有自己照顾好了,才有能量,有耐心来更好地陪伴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