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肌骨超声检查——最懂你的痛
2024-04-30 11:44:06
作者:袁光星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超声科
在日常生活中,肌肉骨骼系统的疼痛与不适常常困扰着我们,从急性的运动损伤到慢性的劳损病变,再到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侵袭,这些疼痛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而肌骨超声检查,作为近年来在医学领域迅速发展的一项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诊断和治疗肌骨疼痛的重要工具。本文将深入解析肌骨超声相关知识,为您全面揭示这项技术的魅力。

一、肌骨超声检查的基本原理

肌骨超声检查是一种利用高频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肌肉、骨骼、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结构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频探头产生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穿透皮肤,遇到不同密度的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反射波被探头接收后,经过主机处理,最终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在肌骨超声图像中,正常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呈现为均匀、连续的结构,而病变或损伤的组织则可能出现异常回声、结构中断等现象。

二、肌骨超声检查的适应症

肌骨超声检查广泛应用于多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

外伤及运动损伤:如跟腱断裂、距腓前韧带撕裂、肩袖撕裂、肌肉血肿、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等。

退行性病变:骨关节炎、肩周炎、冻结肩等中老年多见的退行性疾病。慢性劳损所致的肌腱炎、腱鞘炎、滑膜炎等。

风湿免疫及代谢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累及关节的病变。风湿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软组织肿胀、积液等。

周围神经病变:神经卡压或神经来源的肿瘤,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等。外伤所致的神经损伤。

骨病变:隐匿性骨折、撕脱骨折、骨肿瘤等。骨囊肿、骨坏死等骨骼疾病。

浅表软组织肿瘤样病变:腱鞘囊肿、腱鞘巨细胞瘤、钙化性上皮瘤、表皮样囊肿等软组织肿物。

其他:检查是否存在代谢类或占位性病变等,如痛风石、类风湿关节炎等代谢类疾病;四肢软组织肿瘤性病变等占位性病变。

三、肌骨超声检查的优势

安全无辐射:肌骨超声检查采用超声波技术,对人体无辐射伤害,适合任何年龄的人群,包括儿童、孕妇等特殊群体。

实时动态成像:肌骨超声能够实时显示肌肉、骨骼等软组织的形态变化,医生可以动态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情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即时信息。

高分辨率:高频探头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肌肉、肌腱、韧带等细微结构,有助于发现一些微小的病变。

多角度观察:医生可以通过移动探头,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部位,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可重复性好:肌骨超声检查可重复进行,便于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经济实惠:相比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如MRI、CT等,肌骨超声检查的价格更为经济实惠,且无需特殊准备,如注射造影剂等。

四、肌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患者准备:患者应穿着宽松、易脱的衣物,以便快速暴露检查部位。检查前保持检查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无油脂、污垢等物质。

探头选择:医生会根据检查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探头和频率,以确保获取最佳的图像质量。常见的探头类型包括线阵探头、凸阵探头等,每种探头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涂抹耦合剂:在检查开始前,医生会在探头上涂抹适量的耦合剂。耦合剂的主要作用是排除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气,使超声波能够顺利穿透皮肤,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呼吸配合:在检查胸部、腹部或需要观察呼吸运动的部位时,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深呼吸或屏气。这有助于医生获取更清晰的图像和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告知过敏史:如果患者对耦合剂或其他医疗用品有过敏史,应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过敏情况选择合适的替代品或采取其他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对于孕妇、儿童或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医生在检查前会进行更为详细的询问和评估,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结

肌骨超声检查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了解肌骨超声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来应对肌肉骨骼系统的疼痛和不适。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关注肌肉骨骼健康,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