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餐桌上的食物也是丰富多彩。科学合理健康饮食是保持健康的首要因素,然而随着气温不断攀升,各种细菌病毒也进入了活跃期,如果食物储存不当很可能会发生细菌污染或变质,被人体摄入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了解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有利于我们杜绝危险因素降低患病风险。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都表现为恶心、呕吐或腹痛,部分患者伴有或不伴有发热。
二、食物中毒的特点
有相似胃肠道症状的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而且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种食物的人群。未食用者无此症状,发病快,发病为摄入某种食物后出现,短期内进食郭相同食物的人有相似症状。
三、引起食物中毒的食物种类
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种类包括:被某些致病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最常见的如肉、蛋、禽、奶制品等,其常见的细菌包括:肉毒杆菌、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被有毒化学品污染的食品,如被农药污染的粮食、蔬菜等。有毒的动植物如毒蘑菇、河豚、大麻油等。本身含有有毒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因加工、烹调不当未能将毒物去除的食品,如豆角、豆浆等。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在储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如发芽的霉变粮食、马铃薯(土豆),霉变的甘蔗等。
四、食物中毒的症状
不同毒物中毒可有不同的表现,常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可伴有腹部疼痛或发热。食物中毒者常会因上吐下泻而出现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下陷、皮肤弹性消失、肢体冰凉、脉搏细弱、血压降低等,严重者或年龄小的患者可导致休克。部分毒物具有神经毒性或特异性的靶器官损害,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抽搐等或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如肉毒杆菌引起的肉毒中毒可出现瞳孔大,食物不清,肌力减弱、呼吸无力。毒蘑菇中毒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或肝衰竭等。
五、食物中毒的治疗
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或纠正轻度脱水,如果呕吐、腹泻或腹痛严重应尽早到医院就诊,避免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轻症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药物、抗生素等,如中毒物质不明确要尽早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毒物,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和对症补液支持治疗。如果是集体中毒,应立即通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者拨打120电话,并保留相关的食物样本以供诊断、治疗和检测。
六、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在食用前要彻底地清洁,需要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生熟食物分开存储。不吃超过保质期或冰箱中存放过久的食物,不购买未标注保质期或无质量保障的食品。不要吃变质或变味的食物,不吃隔夜菜或霉变的食物。不吃不确定是否有毒的野菜或菌类,不吃刚喷完农药的蔬菜或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用后或用前要清洗或消毒。
食物中毒就在身边,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加强安全意识,预防食物中毒,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