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股骨颈骨折术后预防股骨头坏死的几点建议
2023-03-21 15:35:20
作者:徐方辉
作者单位:新乡卢氏骨科医院
老年人因为骨质疏松、全身肌肉协调能力差、反应迟钝等,容易跌倒造成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文献报告可高达20%~ 40%,股骨头坏死容易引起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患肢短缩和负重行走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骨颈骨折发生后引起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是股骨头血供的破坏,股骨头的血供依赖环绕股骨颈的关节囊外基底动脉环提供,基于股骨颈及头的血供结构特点,股骨颈囊内骨折,将造成股骨头血供破坏、血管痉挛、栓塞等,最终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

股骨颈骨折即便得到正确的手术治疗,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最终导致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最终不得不进行髋关节置换。为了进一步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下面有几点建议。

与专科医生沟通,获得正确的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后根据骨折类型、移位程度、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程度、肥胖指数、是否伴有各种基础病,医生会综合评估,告知患者治疗方案,如空心钉固定、空心钉加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加压滑动螺钉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锁定钢板固定;对于综合评估后股骨头坏死率高的患者,应直接推荐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等,而治疗方案的不同,最终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也各不相同;目前对于 60 岁以内的患者、移位程度小、无骨质疏松的患者推荐空心钉固定,患者可以通过与专科医生的详细沟通,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后尽早手术

股骨颈骨折后供应股骨头的血管可能会造成迂曲、挤压、返折,甚至破裂,造成股骨头的供血不足,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就会明显增高,所以股骨颈骨折后患者应尽可能缩短院前等待时间,尽早手术恢复股骨颈的解剖位置,改善股骨头的血液供应,降低股骨头的坏死率。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患肢负重行走

早期负重行走会增加内固定物早期失效风险。术后3 个月内开始负重股骨头坏死率明显高于 3 个月以后开始负重患者。术后 3 个月内骨折未愈合能够承受的剪切力的能力有限,容易发生内固定失败,导致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率增加。

纠正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血液在小血管内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股骨头缺血,增加股骨头坏死率;同时,高脂血症的患者往往也伴随着血管的弹性下降,血管内形成斑块的风险,所以,术后应积极的纠正高脂血症。

肥胖患者术后逐渐减重

肥胖患者可能增加髋关节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风险,一方面超重使双髋负荷增加,这可能影响股骨头血运重建和关节囊内压增高,另一方面超重患者高血脂发生率高,可能影响股骨头血运,进而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防治骨质疏松

骨正常的情况下都承担一定的应力,正常的骨组织在超应力条件下会产生骨折。骨质疏松造成局部骨组织强度下降,此时在正常的应力下就会产生骨小梁的微骨折,骨组织并开始进行重建,最终导致股骨头的坏死。

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诱发因素

股骨颈骨折愈合后进行适当的锻炼,避免诱发股骨头坏死的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跌倒带来的髋关节二次受伤。

定期拍片复查,及时发现股骨头坏死风险因素

股骨颈骨折后,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骨折延迟愈合、骨质疏松、内固定松动以及早期出现的股骨头坏死,以便针对性治疗,降低股骨头坏死风险,减少进行髋关节置换的概率。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