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良性与恶性之分:解密肿瘤病理分类的奥秘
2024-04-12 15:54:53
作者:王媛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病理科
在医学领域,肿瘤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疾病,其病理分类尤为关键。肿瘤的良恶性之分不仅决定了疾病的治疗方案,还直接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分类,揭示其病理奥秘,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一、肿瘤的定义与分类

肿瘤,简而言之,是指人体组织内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这种异常增生可能由细胞内部的基因突变、外部环境的不良刺激等多种因素引发。根据肿瘤的性质,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边界清晰,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明显的压迫和破坏。它们往往可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预后较好。然而,良性肿瘤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因为它们有可能恶变为恶性肿瘤。因此,对于良性肿瘤,我们也需要保持警惕,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恶变。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它们会迅速生长并破坏周围组织,甚至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恶性肿瘤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且往往对治疗产生抵抗。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也相对较差。

二、区分良恶性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一般包括常规检查方法、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等。每种方法检查都存在各自的优点与作用,因此临床需要结合情况进行选择。

常规检查方法:肿瘤病理学的常规检查方法有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活体组织检查。其中脱落细胞学和细针吸取细胞学属于细胞病理学的一个分支,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的上皮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协助临床诊断疾病的一门学科。对脱落细胞的检查主要有: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子宫颈及阴道脱落细胞、呼吸系统脱落细胞、脑脊液细胞及脱落细胞、消化系统脱落细胞、泌尿系统脱落细胞学等。而活体组织检查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是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这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

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肿瘤病理学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是指通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肿瘤细胞质中某种物质的存在,用于鉴别肿瘤组织来源及类型,如黏液、糖蛋白、黑色素和含铁血黄素等;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是病理诊断常规检测技术,应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原理,通过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核素)来确定肿瘤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及定量的分析,从而达到鉴别肿瘤组织来源和不同亚型分类的目的;

三、如何通过病理学检验区分良恶性肿瘤

细胞形态方面,良性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相对一致,与正常细胞相似,核分裂象少见或无。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均较为规则,没有明显的异型性。这意味着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相对有序,遵循正常的生理规律。

组织结构上,良性肿瘤往往具有清晰的边界,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排列规则,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如腺管样、乳头状、囊状等。这种有序的结构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高,功能相对接近正常组织。

此外,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也很少发生转移。这在组织病理学上表现为肿瘤周围的组织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和浸润。

相比之下,恶性肿瘤在组织病理学上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特征:

细胞形态上,恶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大小和形态差异很大,细胞核增大、不规则,染色深,核仁明显,核分裂象多见,且常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这表明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失去了正常的调控,处于无序和失控的状态。

组织结构方面,恶性肿瘤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相互交错。肿瘤细胞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层次。同时,恶性肿瘤常伴有间质反应,如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等。

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通常较快,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在组织病理学中,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和血管、淋巴管,形成转移灶。

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病理医生会对肿瘤组织进行仔细的取材、制片和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他们会综合考虑细胞形态、组织结构、肿瘤的生长方式等多个方面的特征,给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总之,肿瘤的良恶性之分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了解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其发生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肿瘤,还为我们提供了预防肿瘤的有效策略。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