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胃炎、胃溃疡的幕后黑手:幽门螺旋杆菌的角色
2024-07-02 15:53:18
作者:许洪民
作者单位:新宁县中医医院 消化内科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胃炎和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它们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如胃痛、胃胀、反酸等症状。然而,许多患者可能并不了解,这些疾病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个“幕后黑手”——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本文将深入探讨幽门螺旋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感染途径、与胃炎和胃溃疡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一致病菌。

一、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在强酸性胃环境中生存的细菌。它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通过分泌黏附素黏附到胃上皮细胞表面,并分泌空泡毒素等毒性物质,从而引发一系列胃部疾病。由于我国的共餐习惯,以及缺乏对公筷的使用,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居高不下,全国约有7亿人受其困扰。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途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和粪-口途径传播。在家庭中,共同进食、接吻、使用不洁餐具、母婴传播等都可能导致细菌的传播。此外,饮用生水或食用未清洗干净的瓜果蔬菜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由于该细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生存能力,因此感染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高,超过50%的人口可能携带此菌。

三、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炎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不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还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大多数胃内都会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该细菌产生的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会破坏胃粘膜,进而引发胃炎,更甚者可以发生糜烂性胃炎;当炎症进一步加重时,致使腺体破坏,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四、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同样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因素。该细菌产生的毒素能够破坏胃粘膜的完整性,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壁的侵蚀,从而引发溃疡。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80%-90%的胃部溃疡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此外,胃溃疡疾病的复发与幽门螺旋杆菌未根除干净或再次感染密切相关。

五、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机制

幽门螺旋杆菌的致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破坏胃粘膜屏障:幽门螺旋杆菌通过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从而中和胃酸,形成局部微碱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能够破坏胃粘膜的完整性,使胃粘膜屏障受损。

2. 炎症反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引起胃粘膜的炎症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这些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了胃粘膜的损伤。

3. 促进胃酸分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导致机体胃泌素分泌增多,进而促进胃酸分泌。过多的胃酸对胃粘膜造成进一步的侵蚀和损伤。

4.影响免疫功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诱导特异抗体产生,并存在免疫抑制作用,这在幽门螺旋杆菌长期慢性定植中具有重要作用。

六、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与诊断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C13和C14呼气试验)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13C或14C标记的二氧化碳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诊断准确率达98%。

2.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镜下活检一小块组织进行组织染色;同时胃镜也观察有无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情况,由于胃镜检查相对痛苦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3. 抗体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但抗体检测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且无法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

七、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

对于确诊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根除治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三联疗法和四联疗法:

1.三联疗法:由一种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加上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等)组成。该疗法疗程一般为7-14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三联疗法的根除率有所下降。

2.四联疗法: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增加一种铋剂(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四联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根除率,是目前推荐的首选治疗方案。疗程一般为10-14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坚持规律服药,避免中断或停药,以免产生耐药性。治疗结束后,停药4周后应进行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

八、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

①勤洗手:饭前便后应彻底清洁双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以去除手上的细菌和病毒,减少感染风险。

②口腔清洁: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清洁牙缝,防止细菌滋生。

2.饮食卫生

①注意饮食卫生:瓜果、蔬菜要洗得干净或削皮后食用;少吃辛辣、刺激对胃粘膜有损害的食物;菜要尽量炒着吃;戒烟。

②多食含有益生元的食物(如酸奶、乳酸杆菌)、含有花青素的食物(如桑葚、紫甘蓝、洋葱)、含锌食物(如牡蛎、腰果);如猴头菌、西兰花、洋葱、大蒜等食物有一定预防作用。

3.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①减少与感染者的接触:如果知道某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应尽量避免与其长时间密切接触,特别是不要共用餐具。

②分餐制与公筷:在聚餐时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夹菜,避免个人餐具直接接触食物,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定期清洁和消毒餐具、厨房用具等,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

4.定期体检

①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定期到医院进行呼气试验等检测,了解自身是否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②关注胃部健康: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如胃镜检查等,了解胃部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九、总结

幽门螺旋杆菌作为胃炎和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其感染广泛且隐蔽。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引发炎症反应、促进胃酸分泌等机制,幽门螺旋杆菌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胃部健康。因此,加强个人卫生、注重饮食安全、实施分餐制与公筷使用等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同时,定期体检以及时发现并根除感染,也是保护胃部健康的必要手段。让我们共同关注幽门螺旋杆菌,守护好自己的“胃”来,享受健康的生活。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