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常见急诊伤害的护理要点”—比如烧伤、烫伤、骨折等伤害的初步护理方法
2024-05-15 16:06:29
作者:刘丹
作者单位:湖南怀化市中方县人民医院

引言: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在生活中,意外伤害在所难免,了解基础的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轻伤害后果。本文将聚焦于烧伤、烫伤、骨折等常见急诊伤害,提供初步护理方法,旨在为普通百姓提供实用的急救指导。

第一部分:烧伤与烫伤

1. 烧伤/烫伤的分类

一度烧伤:仅表皮受损,表现为红斑、疼痛。

二度烧伤:涉及真皮层,出现水泡、疼痛加剧。

三度烧伤:穿透真皮层,皮肤呈白色或焦黑色,感觉丧失。

2. 急救措施

冷却降温:立即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020分钟,或用干净的冷湿布覆盖。

避免破水泡:不要自行挑破水泡,以防感染。

覆盖保护:使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覆盖伤口,避免污染。

避免涂抹:不要使用冰块、油脂或药膏,以免加重伤害。

3. 就医时机

任何深度的烧伤面积超过手掌大小,或面部、手、脚、关节等特殊部位的烧伤,均需立即就医。

第二部分:骨折

1.骨折的识别

疼痛:受伤部位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肿胀:周围组织可能迅速肿胀。

畸形:肢体形状异常,如弯曲或扭曲。

功能障碍:无法正常移动受伤的肢体。

2. 急救措施

保持静止: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尤其是脊柱受伤时,需特别小心。

固定伤肢:使用夹板或替代品(如杂志、木棍)固定伤肢,减少疼痛和进一步损伤。

抬高患处: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

冷敷:用冰袋或冷湿布冷敷,每次20分钟,每天34次。

3. 就医指导

不论骨折大小,都应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第三部分:其他常见伤害

1. 切割伤

止血:用干净的布压迫伤口,直到出血停止。

清洁:用流动清水清洗伤口,去除异物。

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避免感染。

包扎:用无菌纱布包扎,保持伤口清洁。

2. 擦伤与挫伤

清洁:用清水冲洗擦伤,避免感染。

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湿布冷敷挫伤部位,减轻肿胀和疼痛。

观察:注意观察伤势变化,如有恶化,及时就医。

第四部分:心理支持与后续护理

1. 心理安抚

在处理任何伤害时,保持冷静,给予伤者安慰和鼓励,减轻其恐惧和焦虑。

2. 遵医嘱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定期复查,确保伤情得到有效控制。

第五部分:特殊人群的伤害护理

1. 儿童伤害护理

保持冷静:儿童在受伤时更容易惊慌,成人应保持镇定,以安抚儿童。

温柔处理:儿童皮肤更娇嫩,处理伤口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二次伤害。

快速就医:儿童的疼痛耐受力较低,即使看似轻微的伤害,也应尽快就医评估。

2. 老年人伤害护理

警惕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轻微跌倒也可能导致骨折,应特别注意。

缓慢移动:避免突然的大幅度动作,以防加重伤势。

专业评估:老年人的并发症风险更高,任何伤害都应及时由专业人员评估。

第六部分:预防措施与教育

1. 家居安全

安装防护栏:在楼梯、阳台等地方安装防护栏,防止跌落。

清理杂物:保持家中通道畅通,避免绊倒。

使用防滑垫:在浴室和厨房使用防滑垫,减少滑倒风险。

2. 工作场所安全

遵守规程:严格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

穿戴防护装备:根据工作性质,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等。

定期培训:参加急救和安全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第七部分:社区资源与支持

1. 急救培训课程

社区中心或学校经常举办急救培训,鼓励参与,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

2. 应急联系电话

熟悉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如中国的120,美国的911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求助。

3. 健康教育讲座

关注社区举办的健康教育讲座,了解最新的急救知识和健康资讯。

结语:共建安全社区

通过提高个人和家庭的急救知识,以及积极参与社区的安全教育活动,我们可以共同创建一个更加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记住,预防永远优于治疗,通过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大大减少伤害事件的发生。同时,了解基本的急救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减轻伤害。让我们携手合作,不仅为自己,也为家人和社区的每一个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惕,实践安全习惯,利用可用的资源进行学习和培训,让我们的社区成为一个充满关爱和互助的地方。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