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目前最新的定义为肠-脑互动异常(disorders of gut-brain interaction),强调其症状产生与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的改变、肠道菌群的改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CNS) 处理功能异常有关。在治疗方便,现代医学强调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加强体育锻炼;要特别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心境。在药物治疗方便采用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等,甚至适当给与了抗抑郁药物治疗。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包括了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胃肠病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对于胃脘痛《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有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痞满、痞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 痞满。《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分型主要有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虚寒,寒热错杂,对应的方剂包括健脾和胃、理气消胀的香砂六君子汤,理气解郁、和胃降逆的柴胡疏肝散,清热化湿、理气和中的连朴饮,健脾和胃、温中散寒的理中丸,辛开苦降、和胃开痞的半夏泻心汤。
在中医外治法方面,包括针灸、穴位敷贴,中药热熨烫治疗。
中医针灸可以通调腑气、缓急止痛,取穴中脘 天枢 关元 足三里;配穴:寒邪内阻配神阙;饮食积滞配下腕;肝郁气滞配期门;中虚脏寒配脾俞、梁门 太冲 神阙。
吴茱萸热熨法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本草纲目》:"开郁化滞。治吞 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 结气... 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 拥气。"小茴香温肾散寒,和胃理气,也可用于熨烫治疗。
熨烫治疗注意事项包括: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 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 颜面五官部位慎用。孕妇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可促进子宫收缩的穴位 ,如合谷、 三阴交等,应禁止中药熨敷 ,有些药物如麝香等孕妇禁用,以免引进流产。 糖尿病、血液病、发热、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肢体感觉障碍(例如部分糖尿病人) 者慎用。
肠易激综合征包括腹泻型和便秘型、
腹泻型针灸治疗:主穴:天枢 上巨虚 中脘 阴陵泉 足三里。配穴:寒湿困脾加脾俞、气海肠腑;湿热加内庭、曲池、合谷;食滞胃肠加下脘、公孙;脾虚加脾俞、关元、命门;中气下陷加灸百会。
便秘型的针灸治疗:主穴:天枢 大肠俞 上巨虚 支沟 照海
穴位埋线:取天枢、大肠俞、气海、足三里。以特制埋线针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内,每15日1次。
穴位贴敷:取神阙。芒硝30g,冰片10g,研末布包敷于穴位, 纱布固定。1~2 日一换。
预防调摄:
1、规律饮食 , 以饮食清淡、 易消化、 少油腻 ,避免冷食、 辛辣刺激食物、 生食。
2、便秘型患者可适量补充水果、 蔬菜、谷类、玉米等富含植物纤维食物以加 速食物的运转,增加粪容量,使排便顺利。
3、避免过食产气食物,如碳酸饮料、酒精、豆类、甘蓝、苹果、葡萄、土豆以及红薯等。
4、低FODMAP饮食,即减少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如果糖、 乳糖、多元醇、 果聚糖、低乳半聚糖的摄入,可能有利于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