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儿童营养性疾病预防小知识
2024-07-02 16:29:02
作者:王艳
作者单位: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营养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可间接反映儿童营养状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很大改善,但营养问题仍然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基本问题之一,包括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度双重负担。儿童营养不良患其他疾病和早期死亡的危险增加,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所以合理的营养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将就如何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提供一些预防小知识。

一、什么是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不平衡或过度而引起的疾病,对于儿童来说,这些疾病尤其严重,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和长期健康。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儿童生长迟缓、消瘦或肥胖,而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则可能导致特定的缺乏症,如缺铁性贫血、维生素A缺乏症等。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影响着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维生素A缺乏则可能导致夜盲症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和原因,对于预防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二、要重视母乳的喂养

母亲的乳汁是婴儿理想的营养来源,可以满足婴儿生长和发育的需要,母乳不仅提供必需的营养素,还含有抗体和免疫因子,帮助婴儿抵抗疾病,纯母乳喂养至婴儿六个月大,之后继续母乳喂养同时添加适当的辅食,直至两岁或更长时间。母乳中的营养成分会随着婴儿的成长而变化,满足不同阶段的需求。此外,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联系,对母亲的健康也有益处,如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帮助子宫恢复到孕前状态。

三、注意妥善进行辅食添加

辅食添加是婴儿营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正确的辅食添加不仅能提供额外的营养,还能帮助婴儿适应不同的食物质地和口味,为将来的饮食习惯打下基础。辅食添加应从六个月开始,初始可以选择单一成分的食物,如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或蔬菜泥,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质地。重要的是要确保辅食的安全性,避免过敏原和窒息风险。食物应煮熟并适当冷却,避免添加盐、糖或调味品。随着婴儿的成长,应逐渐引入富含锌的食物,如豆类和全谷物,以支持其快速发展的身体和大脑。

四、注意多样化饮食

儿童的饮食应包含多种食物,以确保摄入所有必需的营养素,这包括蛋白质来源(如肉类、鱼类、蛋类和豆类)、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健康脂肪(如鱼油和坚果)、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通过各种水果和蔬菜)。多样化的饮食不仅有助于预防营养缺乏,还能促进儿童的味觉发展,培养其对健康食物的偏好。家长应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食物,同时注意食物的准备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烤等健康的烹饪方法,减少油炸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五、确保微量元素的摄入

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例如,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缺铁会导致贫血,影响儿童的认知和体能发展。锌参与多种酶的活性,对免疫系统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对大脑发育尤为重要。为了确保这些微量元素的充足摄入,家长应确保孩子的饮食中包含足够的瘦肉、鱼类、豆类、坚果、全谷物和富含碘的食品。此外,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甜薯和绿叶蔬菜,来预防维生素A缺乏。

六、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食品

高盐、高糖和高脂食品不仅会增加儿童肥胖的风险,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长期健康问题。家长应限制孩子摄入这些食品,特别是加工食品和快餐,它们通常含有高量的盐、糖和不健康的脂肪。相反,应鼓励孩子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全谷物和低脂蛋白质来源。

七、定期体检和营养监测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或过剩的问题,通过测量身高、体重和头围,医生可以评估儿童的生长曲线,并与标准生长曲线进行比较。此外,血液检测可以检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水平,确保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结束语

总之,预防儿童营养性疾病是一个多方面的任务,包括合理的营养摄入、母乳喂养、适当的辅食添加、多样化的饮食、微量元素的摄入以及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食品的摄入。定期体检和营养监测也是关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