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警惕孩子被“催熟”,大多数家庭都做错了
2024-07-03 09:18:24
作者:贾云霞
作者单位: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儿童遗传与内分泌代谢科

6岁的珍珍(化名)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过年期间,亲戚朋友给爷爷奶奶送来了人参等补品,爷爷奶奶不舍得吃,便每天煲汤单独给珍珍“补充营养”,补了半月后,珍珍诉“胸疼”,带到医院后,发现孙女的“胸痛”,是乳腺提前发育;盆腔B超提示子宫、卵巢也有不同程度增大迹象。珍珍提前发育与老人“煲”的汤有关吗?家人既焦虑又困惑。

家长们提到的“乳房提前发育”,就是医学诊断:性早熟。那么什么是“性早熟”呢?性早熟的“早”,是什么年龄以前,就叫“早”呢?有哪些表现提示“早熟”呢?性早熟是一组是指性发育年龄明显早于正常阈值(如女孩10岁前来初潮或7.5岁前开始乳房发育,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等)的临床现象。原因比较复杂:遗传、内分泌环境干扰物等都可能导致儿童的第二性征提前发育。但有些提前发育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运动改善。有些提前发育则会发作为中枢性性早熟。

中枢性性早熟可能带来哪些健康问题? 

1.成年身高。中枢性性性早熟可能会让孩子生长发育周期缩短,骨骺融合提前,生长期缩短,生长提前中止,致使孩子的终身高低于按正常青春期发育的同龄儿童身高或遗传身高。

2.心理问题。性早熟的儿童虽性征发育提前,但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可能导致孩子社交及情绪障碍,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严重者甚至影响读书学习。

3.社会问题。由于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可产生与年龄不相符的性冲动,情绪叛逆,个别发生一些极端行为。

4.继发性性早熟。部分儿童性早熟是由器质性病变继发造成的,如肿瘤、肾上腺疾病、遗传性疾病等,查找病因,明确性早熟的根本原因是很重要的。

性早熟的成因

性早熟的形成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除了跟遗传因素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

1.超重和肥胖。儿童的超重和肥胖与青春期提前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传统家庭观念认为孩子越胖越健康,使儿童、特别是女童乳房提前发育的时间提前。

2.内分泌环境干扰物。如双酚A、多氯联苯等,这些污染残留通过皮肤或其他接触途径,也是儿童性早熟的一个诱因。

3.盲目进补。“补品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元凶之一。”一些家长常给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脑的保健品,殊不知,这些补品当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儿童性早熟。

4.性信息。现在的社会是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孩子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接触到性信息,这些信息都有可能加速大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性早熟?

1.均衡饮食、多运动、避免孩子发胖,避免吃太多油脂多的食物,如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少吃甜食,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些蔬菜水果。多运动,控制体重,可以预防性早熟发生。

2.不要让儿童吃补品/保健食品/成人处方药,或任何含有雌激素或睾酮的药物。英国一项对女童调研结果显示,儿童早期蛋白、肉类饮食过多,会导致她们初潮提前,也存在诱发性早熟的风险。只要平时饮食均衡,不用特别给孩子服用牛初乳、蛋白粉、补锌、补铁口服液、参茶等保健品。

3.远离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不要让孩子接触有性激素的药物,如果家庭有口服避孕药,家长需要妥善保存。

4.富含雌激素的食物,避免长期食用。人工养殖的家禽,如鸡鸭、反季节蔬果、甲鱼、乌鸡、蜂蜜、蜂蛹、蜂王浆、雪蛤、牛初乳、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甜饮料、高蛋白补品等,都不适合儿童食用。

5.避开环境内分泌物质的暴露,避免孩子使用含有维生素E、胎盘素的化妆品,如防晒霜、美白、嫩肤霜、精油等。色彩鲜艳的电视节目、电子游戏,也不要让孩子过多接触,以防视网膜刺激引起性腺激素系统提前启动。避免使用塑胶餐盘、餐具以及塑胶玩具,吃饭前记得先洗手。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