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 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常见因素有:
(1)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对分娩恐惧,体质虚弱,高龄肥胖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2)产科因素:产程延长使体力消耗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官腔感染等。(3)子宫因素:①子宫过度膨胀;②子宫肌壁损伤;③子宫病变(4)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或乐宫收缩抑制剂等。
2.胎盘因素
胎盘植人。胎盘部分残留
3.软产道裂伤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软产道裂伤而导致产后出血。
4.凝血功能障碍 任何原发或继发的凝血功能异常均能造成产后出血。
【临床表现】
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相应症状。
1.阴道流血胎儿娩出后女即发生阴道流血色鲜红,应考虑软产道裂伤
2.低血压症状患者头晕、面色苍白,出现烦躁、皮肤湿冷、脉搏细数等。
【诊断】
诊断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对出血量有正确的测量和估计,错误地低估出血量将会丧失抢救时机。根据出血量明确诊断并判断原因,及早处理。
1.估测失血量有以下几种方法:
(1)称重法:失血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
(2)容积法: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3)面积法:可按纱布血湿面积估计失血量。
(4)休克指数法(shock index,SI):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当SI=0.5,血容量正常;SI=1.0,失血量为10%~30%(500~1500ml);SI=1.5,失血量为30%-50%(1500-2500ml);SI=2.0,失血量为50%~70%(2500~3500ml)。
(5)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每下降10g/L,失血量为400~500ml。
2.失血原因的诊断根据阴道流血发生时间、出血量与胎儿、胎盘娩出之间的关系,能初步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
【处理】
处理原则: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1.一般处理在寻找产后出血原因的同时需要进行一般处理。
2.针对产后出血原因的处理
子宫收缩乏力:加强宫缩能迅速止血。导尿排空膀胱后可采用以下方法:(1)按摩或按压子宫。(2)应用宫缩剂。(3)宫腔填塞。(4)子宫压缩缝合术。(5)结扎盆腔血管。(6)经导管动脉栓塞术。(7)切除子宫:经积极抢救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应尽早行次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切除术,以挽救产妇生命。
2.2胎盘因素:胎儿娩出后,疑有胎盘滞留时,立即作宫腔检查。
(1)保守治疗。(2)切除子宫。(3)软产道损伤:应彻底止血,缝合裂伤部位。(4)凝血功能障碍:尽快补充凝血因子、并纠正休克。(5)失血性休克处理。(6)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暖、吸氧、呼救,做好记录。(7)及时快速补充血容量。(8)血压低时临时应用升压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改善心、肾功能。(9)抢救过程中随时做血气检查,及时纠正酸中毒。(10)防治肾衰(11)保护心脏,出现心衰时应用强心药物同时加用利尿剂。(12)预防感染:通常给予大剂量广谱抗生素。
3.产后出血的输血治疗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掌握好输血指征,做到输血及时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