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常见的诱因包括肩关节长期不活动、外伤、劳损、寒冷刺激等。此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等也可能增加肩周炎的发病风险。预防和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物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热敷、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可以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增加肩关节的活动度。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消炎止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必要时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是指肩关节周围四块重要肌肉及其腱的损伤,这些肌肉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肩袖的主要功能是稳定肩关节并协助上肢的各种活动,因此一旦受损,患者常会感到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肩袖损伤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特别是那些从事重复性肩部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此外,急性外伤,如摔倒或重物压伤,也可能导致肩袖撕裂。
肩袖损伤的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尤其是在抬举手臂或旋转肩关节时疼痛加剧。患者还可能感觉肩部无力,尤其是在进行上举、提物等动作时,甚至出现肩关节的弹响或卡顿感。夜间疼痛也是肩袖损伤的一个典型特征,患者常因肩部疼痛而影响睡眠。 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的退化和破坏,以及关节周围骨质的增生和改变。该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退化,关节间隙变窄,骨头之间的摩擦增加,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骨关节炎最常发生在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但也可以影响手指、肩部等其他关节。
骨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功能障碍。疼痛通常在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晨起时或久坐后起身时关节僵硬尤为明显,活动后逐渐缓解。随着疾病的发展,关节活动度逐渐下降,严重者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和明显的功能丧失。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关节软骨退化、遗传因素、肥胖、关节损伤和过度使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钙化性肌腱炎 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的肌腱出现钙质沉积,引发炎症和疼痛。这种疾病多发于40至60岁的中年人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钙化性肌腱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肩部的慢性劳损、血液循环不良、局部缺氧以及遗传因素有关。肩袖肌腱,特别是冈上肌腱,是最常受累的部位。
钙化性肌腱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肌肉无力。疼痛通常在夜间和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在手臂上举或旋转时疼痛更加明显。有时,疼痛可以放射至上臂和前臂,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睡眠。疾病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钙质沉积阶段、急性疼痛阶段和钙质吸收阶段。在初期钙质沉积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在急性疼痛阶段,钙质刺激肌腱,引发剧烈疼痛和炎症;在钙质吸收阶段,疼痛逐渐减轻,钙质被身体吸收,症状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