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性白内障发病人数不断增加,它是所有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亦是全球致盲的首要病因,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曾有相关文献报道8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发生率几乎高达100%,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老年人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一种退行性病变。晶状体是眼内的重要屈光组织,透明的晶状体是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并清晰成像的关键。如果把人眼比做一台照相机,那晶状体就是照相机的“镜头”,白内障即晶状体混浊,相当于照相机镜头模糊了。
哪些原因会引起老年性白内障?
引起老年人白内障的原因很多,比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导致白内障。近几年,国外医学研究表明,老年性白内障的诱因有以下几种:体重过重易患白内障、强光刺激易致白内障、老年人缺水易患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有哪些症状?
1.视力逐渐模糊,但无痛感
白内障最常见的症状是视力渐进式模糊。如果正常人的视力像是隔着一块透明的玻璃,那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就像隔着一块“磨砂玻璃”,看什么都是朦朦胧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进展,模糊的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直至完全看不清为止。
2.老花眼突然好转
部分老人会发现老花眼症状突然缓解,其实这并不是老花眼真的好了,而是核性白内障早期由于核硬化导致的晶状体性近视,恰好与老花眼的度数相抵消了,这种现象是暂时的,它是白内障初期的典型症状。
3.看东西重影、复视
看东西时会出现光圈,这主要是因为在白内障初期,晶状体还没有完全的混浊,有些地方还是透明的,所以光线照到晶状体,折射到视网膜的时候就会出现重影甚至于多影的现象。
4.黑影、暗影、色彩辨识度下降
当白内障发病时,部分患者会发现色彩辨识度下降,眼前的世界不再如以前鲜艳,物体的颜色对比不再鲜明、强烈,仿佛一张被晒褪色的照片。
5.昼盲或夜盲
部分白内障患者可能出现昼盲或夜盲现象。昼盲是指明亮光线下的视力,反而会比傍晚或黑夜时视力差;而夜盲正好相反,患者在夜晚或昏暗光线下视力会变的比以前要差。
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就要引起注意了,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建议及早检查治疗,切勿延误治疗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老年人患白内障该如何治疗?
目前白内障唯一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方式将浑浊晶状体剥除,置换一个透明的人工晶体。根据国外资料表明,安入眼内的人工晶体经四十年观察尚无明显退变、无刺激及生物降解作用,因此证明人工晶体可终生管用。如果植入多焦人工晶体,由于它能同时聚焦远近物体,可以同时治疗近视、远视、散光、老花,术后无需戴眼镜。如果植入单焦人工晶体,术后可能需要一副老花眼镜或者低度数的近视眼镜。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超声乳化技术的运用,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手术只需局部麻醉,白内障手术效果大多数非常理想,95%的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但是白内障手术仍然有一定的风险,导致风险的因素包括:术者的技巧,患者的眼部情况和全身情况。
对于老年性白内障,不建议患者等到白内障“成熟了”、完全看不见才去就医,因为在白内障变“成熟”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且拖得越久,手术难度越大,术后恢复时间越长。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呢?
1.合理均衡饮食。合理控制总热量,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宜吃一些具有养肝明目作用的食物及延缓衰老的食物。
2.避免长期强烈阳光刺激,佩戴深色眼镜。研究发现,外出戴上一副深色的防紫外线眼镜,可减少紫外光对眼睛晶体的照射量,阻止晶状体的混浊变性,从而有效地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3.防止人体的水分不足。人体内充足的水分能保证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每天应保证2 500~3 000毫升水,平时有腹泻、呕吐、大量出汗时,应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以防脱水而罹患白内障。
4.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科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C可减少光线对晶状体的损害,具有防止白内障形成的作用。因此,老人平时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番茄、菠菜、四季豆等新鲜蔬菜和草莓、橙等水果。
5.积极防治慢性病。要加强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的防治,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最易引起白内障,所以糖尿病高血压要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血压。
6.戒烟戒酒。老年人吸烟饮酒易患白内障已被实践所证实,应及早戒烟戒酒。
虽然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但它不必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障碍。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眼部检查以及正确的治疗措施,依旧可以让老年人看到“睛”彩世界。因此,让我们一起正确面对视力的“头号杀手”,确保清晰明亮而健康的眼睛伴随我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