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囊结石的常见危害
(1)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有时是因为结石在体位的转动或进食油腻性食物,引起胆囊收缩,迫使结石梗阻胆囊管所诱发,患者出现胆绞痛、胆囊积脓,甚至坏死、穿孔、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等,可致休克而危及生命。
(2)阻塞性黄疸。结石有时可自行或在药物治疗时进入胆总管,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症。一旦结石嵌顿,即可引起胆绞痛,畏寒、发烧,全身黄染,化脓性感性染性休克。
(3)可诱发各类胆源性炎症。胆囊中一些小的结石落入胆总管,排入十二指肠;而每次落入胆总管后均可损伤胆总管末端肝胰壶腹括约肌,反复如此则造成胆总管末端狭窄,继发胆总管结石及胆源性胰腺炎。一些大的结石嵌顿、压迫胆囊及其邻近器官会形成胆内瘘,如胆囊十二指肠瘘、胆囊横结肠瘘、胆囊胆总管瘘等。
(4)胆心综合征。胆结石导致胆囊病变通过内脏导致神经的兴奋,使心脏冠状动脉痉挛,以致冠状动脉血流削减,从而发生心绞痛,称之为“胆心综合征”。
(5)引起胆囊癌约40%~80%的胆囊癌伴有胆结石,胆囊结石并发胆囊癌的概率约为0.5%~1%。一般认为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的结石比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其患
胆囊癌的风险增大10倍。
2胆囊结石的预防对策
(1)规律饮食。该进食时未进食,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黏稠度增加形成胆泥。如果一日三餐规律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的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收缩,大量黏稠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到肠道里,可以预防结石的形成。
(2)营养适度。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少食肥肉、动物内脏和含油多的食物,如煎鸡蛋、油炸饼等,以免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高。炒菜可用食物油,如菜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多进食含淀粉、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蔬菜、豆类、薯类等;动物性食物尽量选择瘦肉、鱼肉、鸡肉等。
(3)科学饮食。宜食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的黄绿色蔬菜、西红柿等。维生素A能保持胆囊上皮组织的健全,维生素C能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减少结石的形成及发生。还可多食黑木耳、生姜,黑木耳中含有发酵素和植物碱,能促进人体腺体分泌润滑管道,从而将结石驱除体外;生姜中所含的姜酚能抑制胆汁中黏蛋白的形成,还有利胆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睡前喝一杯牛奶,有刺激胆囊排空的作用,可防止胆囊内胆汁浓缩形成小结石。
(4)多饮水。除平时饮水外,一日三餐也要多用些汤水食物。除保证身体对水分的需要外,还有利于稀释胆汁,使胆汁排出通畅。饮水量以每日1500毫升为宜。还可适当饮用绿茶和新鲜果汁,能起到预防胆结石的作用。
(5)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干净。女性要避免吃街边不卫生零食,防止不洁食物上的虫卵通过消化道进入胆道里,对预防胆色素结石有益。
3胆囊结石的治疗策略
目前,胆囊切除术仍是治疗胆囊结石最有效、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鉴于胆囊切除后可致50%患者发生慢性胃炎,引起脂肪吸收障碍及腹泻、右侧结肠癌发生率增高等副作用,故胆囊切除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凡有以下指征之一者,均应动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胆绞痛发作较频繁;(2)发作过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胰腺炎;(3)发生过胆石性肠梗阻;(4)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囊息肉样病变或囊腺肌瘤;(5)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增厚大于5毫米、瓷性胆囊、胆囊萎缩;(6)胆囊颈部结石嵌顿伴胆囊积水;(7)刚过60岁的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8)有胆囊癌遗传种系的患者;(9)>3厘米的结石或瓷样胆囊;(10)合并糖尿病者;(11)儿童胆囊结石者;(12)疑有胆囊肠道瘘者;(13)疑有胆囊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