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病理检查:打开诊断之门的金钥匙
2024-07-03 11:02:08
作者:吴锦红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
现代医学中,病理检查被誉为诊断的“金标准”,它如同探秘疾病的神奇钥匙,透过微观世界揭示疾病的本质。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患者组织与细胞,病理检查不仅能精确诊断疾病,还能指导治疗、预测病情。它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石,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深入了解病理检查,我们便能更好地把握健康,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那么,病理检查究竟是什么呢?它又是如何在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病理检查的世界,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什么是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组织或细胞进行微观检查,以明确疾病的性质、类型和严重程度。这一过程通常由专业的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完成。他们不仅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还会运用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进行深入分析。

二、病理检查的应用

1. 疾病的精确诊断

病理检查是许多疾病,尤其是肿瘤性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关键步骤。通过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或借助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手段,病理医生可以确定组织或细胞是否出现异常,区分病变的性质(良性或恶性),甚至准确识别具体类型的肿瘤。此外,对于一些炎症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退行性疾病等,病理检查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确诊作用。

2. 分级和分期——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

在恶性肿瘤的诊治中,病理检查提供了关键的肿瘤分级和分期信息。肿瘤的分级依据是细胞的分化程度,即细胞的异常程度和与正常细胞的相似性;而分期则涉及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已经扩散到淋巴结或其他部位。这些关键信息为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预后评估——预测疾病的进展

病理结果中的某些特定特征,如肿瘤的分级、浸润边缘、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都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通过这些信息,医生可以预测疾病的可能进展和患者的生存几率,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计划。

4. 治疗指导——个体化医疗的体现

病理检查能够检测某些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对于靶向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乳腺癌中的HER2表达、结直肠癌中的KRAS突变等,这些标志物指导医生决定最适宜的化疗方案。病理类型和分子特征的鉴定,使得医疗更加个体化,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5. 疾病监测——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在慢性疾病管理或肿瘤治疗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病理检查,可以监控疾病的进展状态,评价医疗干预的效果。这一过程中获得的反馈,对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解读病理报告

当我们拿到一份病理报告时,如何解读其中的信息呢?根据病理诊断的明确程度,病理报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明确诊断(Ⅰ类):

这类报告提供了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诊断,包括取材部位和疾病名称。例如,报告直接指出病变为直肠腺癌、喉鳞状细胞癌或肺小细胞肺癌等,癌的可能性为100%。这类报告是最为可靠和直接的,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断依据。

意向性诊断(Ⅱ类):

这类诊断基本明确,但仍然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和(或)病变性质。病理医师在拟诊名称前使用诸如“倾向”、“提示”、“可能”、“考虑”、“符合”、“疑为”、“不能排除(除外)”等词语来表达诊断意向。这类报告表明诊断结果有所保留,需要临床医生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做出最终判断。

描述性诊断(Ⅲ类):

当送检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时,只能进行病变形态的描写。这类报告适用于送检的标本组织不能满足病理诊断的客观依据标准,只能如实描述显微镜下所见,而不提供明确的病理结果。

无法做出诊断(Ⅳ类):

因送检标本过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机械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原因,无法做出病理诊断。这类报告表明送检的标本条件不足以进行病理分析。

病理检查作为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基石,对确保患者接受准确诊断、有效治疗乃至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病理检查的方法和技术不断革新,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了解病理检查的重要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以及根据病理诊断明确程度不同所分的报告类型,有助于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医患共同参与疾病管理,推动个体化医疗的实施,最终实现对疾病更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