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腹泻怎么办?专家来支招
2024-07-02 11:11:26
作者:张莉莉
作者单位:凭祥市妇幼保健院(凭祥市南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腹泻是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无论是由于饮食不当、感染病菌还是其他原因,腹泻都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影响。作为家长,了解如何正确处理小儿腹泻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小儿腹泻的成因、处理原则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家长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健康。

一、认识小儿腹泻

1.腹泻的定义

小儿腹泻是指儿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如变得稀薄、水样或带有粘液、脓血等。腹泻的持续时间可能因病情轻重而异,一般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在两周以内),通常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迁延性腹泻(病程在两周至两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可能伴有营养不良、贫血等并发症。

2.腹泻的成因

(1)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是导致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例如,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2)食物不耐受:部分儿童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蛋白质过敏等,这些食物进入肠道后会引起腹泻。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儿童出现腹泻症状,如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4)其他因素:如气候变化、心理因素、肠道功能紊乱等也可能引起小儿腹泻。

3.腹泻的分型

(1)轻型:有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有大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伴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发热或体温不升)。

二、小儿腹泻的处理原则

1.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腹泻时,儿童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容易流失,导致脱水。因此,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是处理小儿腹泻的首要原则。家长可以给孩子喝口服补液盐(ORS),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ORS是一种低渗透压溶液,能够迅速被肠道吸收,有效预防和治疗脱水。

2.饮食调整

腹泻期间,儿童的胃肠功能较弱,需要适当调整饮食。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应注意饮食卫生;对于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和幼儿,可以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同时,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3.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可以给孩子使用止泻药物和抗生素。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腹泻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因此,在使用药物前,家长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嘱。此外,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因此应避免滥用抗生素。

4.密切观察

腹泻期间,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孩子出现高热、持续呕吐、腹痛加重、精神不振、脱水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同时,家长还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大便性状和次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不同情况下的小儿腹泻处理

1.轻型腹泻

对于轻型腹泻的儿童,家长可以在家进行护理。首先,要保持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其次,可以给孩子喝ORS以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最后,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需要及时就诊。

2.中、重型腹泻

中、重型腹泻的儿童需要及时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以快速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或住院治疗;同时,家长应继续给孩子喝ORS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治疗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四、预防小儿腹泻的措施

1.饮食卫生

保持饮食卫生是预防小儿腹泻的关键措施之一。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同时还要注意食物的新鲜和清洁避免给孩子食用不洁食物或过期食品。

2.接种疫苗

部分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如轮状病毒疫苗等。家长可以带孩子前往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接种相关疫苗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3.增强免疫力

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也是预防小儿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家长可以通过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以及均衡的饮食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五、结语

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家长应了解腹泻的成因、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以便在孩子出现腹泻时能够正确应对。在处理腹泻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通过科学的护理和治疗,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早日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