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乳腺癌化疗期间,您是否常常感到恶心/呕吐的不适和困扰,从而让您对化疗望而生畏呢?今天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和您聊一聊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那些事。
乳腺癌的全身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化疗仍然是当前抗肿瘤药物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方式。然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最常见且最令人畏惧的不良反应。因此,防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具有重要意义。
CINV的发生机制
目前尚未发现诱发呕吐反应的共同通路,化学感受器触发区、呕吐中枢和胃肠道有许多神经递质受体,参与呕吐反应的神经递质受体有5-HT3、多巴胺、乙酰胆碱、皮质类固醇、组胺、大麻素、阿片和NK-1受体。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这些受体的激活可能是化疗诱导呕吐的原因。
CINV的影响因素
1.化疗因素。化疗药物的致吐性可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极低度4个致吐等级,等级越高则提示应用该药物后越容易出现呕吐。
2.患者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有:女性、有晕动症或孕吐史、50岁以下、饮酒史、焦虑症、既往有化疗引起恶心呕吐史;病史评估包括患者是否使用阿片类药物、存在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前庭功能障碍、肿瘤脑转移、电解质紊乱、尿毒症、肝功能异常等。
CINV的分类
CINV按发生时间及治疗效果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爆发性及难治性5种。急性恶心呕吐发生在化疗后24h内,多在5~6h达高峰,24h内缓解。延迟性恶心呕吐发生在化疗24h后,48~72h达高峰,可持续6~7d。预期性恶心呕吐是患者在前一次化疗经历难以控制的CINV后,在下一次化疗前即发生的恶心呕吐。爆发性恶心呕吐是即使充分预防仍出现,需解救性治疗,可发生在化疗后任何时间。难治性恶心呕吐是既往化疗中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治疗失败,后续化疗中仍出现的恶心呕吐。
CINV的评估与管理
准确评估CINV严重程度是制定管理策略的前提,医护人员常用患者自述、观察量表等工具评估。预防和治疗CINV方面,医护人员会采取多种策略,包括选择低致吐风险的化疗药物、预防性用药,以及应用非药物疗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并提供心理支持。
如何减轻CINV症状
除医疗手段外,生活方式调整也能帮助患者减轻CINV症状。
1.中医妙招
(1)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手腕横纹向上三指宽处)。
(2)按压方法:取坐位或卧位,手臂下垫软垫,使肌肉放松。大拇指垂直按压,有酸麻感后5s放掉,隔1~2s再按压。化疗前1天开始,3次/天,每次15~20min。
2.饮食习惯变一变:少食多餐、均衡饮食;避免过饱,三餐进食量适当减少至1/2~2/3;进食后不要立即平躺,最好取半卧位或坐位;调整进餐时间,将早餐提前、午餐减量、晚餐推后,延长胃排空时间;恶心呕吐频繁时,4~8h内禁食,必要可延长。
3.饮食种类换一换: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进食清淡流食或半流食,如汤、粥、果汁等;多进食富含维生素A、C的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芦笋、苹果、猕猴桃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可进食一些开胃食物(如山楂、罗汉果等);出现恶心呕吐时,减少色氨酸含量丰富的食物摄入(如樱桃、桑葚、南瓜子等),因其会在体内转化为5-羟色胺,加重恶心/呕吐反应;避免辛辣刺激性、易产气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红薯、洋葱等;避免生冷、油腻、过甜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炸、腌制、火烤的食物。
4.生活方式改一改: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上下楼梯、有氧健身操等);通过聊天、听音乐(舒缓、轻柔的音乐)、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结语
化疗所致恶心呕吐虽常见但可管理。通过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心理支持,可有效减轻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鼓励医患沟通,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呼吁关注患者生活质量,推动研究投入。期待未来有更多新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让化疗患者拥有更舒适的治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