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压疮的护理秘籍:让皮肤健康不再压力山大
2024-07-05 11:31:33
作者:李凤娇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压疮,也被称为褥疮或压力性溃疡,是由于长时间持续的压力或摩擦力作用于皮肤,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氧、缺血、坏死而引起的皮肤损害。这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和护理的难度。因此,了解压疮的成因、预防措施以及护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压疮的成因与高危因素

压疮的形成主要与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以及潮湿环境等因素有关。长时间卧床、坐轮椅或使用石膏、绷带等固定设备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容易发生压疮。此外,营养不良、皮肤感觉障碍、年老体弱等也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

二、压疮的好发部位

1.枕部:枕部是头部后方的区域,由于长时间卧床或头部固定不动,枕部容易受到持续的压力,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引发压疮。

2.肩胛部:肩胛部位于背部上方,对于侧卧位的患者,肩胛骨部位的组织活动量较少,长时间侧卧使得肩胛骨及其周围的组织受到持续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容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3.骶尾部:骶尾部是背部下方的区域,也是压疮最常见的部位之一。长时间仰卧使得骶尾部受到持续的压力,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氧、缺血,最终导致压疮的形成。

4.坐骨结节:坐骨结节是臀部两侧的骨性突起,长时间坐位时,坐骨结节容易受到压迫,引发压疮。

5.股骨大转子:股骨大转子是大腿骨上端的突起部分,也是压疮的好发部位之一。长时间卧床或侧卧时,股骨大转子容易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组织损伤。

三、压疮的预防策略

1.定期翻身:对于卧床患者,至少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翻身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2.使用减压设备,保护受压部位:如气垫床、减压垫等,可以分散压力,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少局部组织的受压时间。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洗澡、更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及时清理排泄物,避免潮湿环境对皮肤的刺激。

4.改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应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

四、压疮已经形成了,该怎么护理呢?

1.及时就医:首先,应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医生会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定期翻身: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应每1-2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压力。翻身时,应使用正确的技巧,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同时,可以在受压部位垫上软枕或气垫,以分散压力。

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家属应定期为患者擦洗身体,特别是受压部位。擦洗时,应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皂液。同时,应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无碎屑,以防止皮肤受到刺激。

4.营养支持:家属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给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鼻饲管或静脉输液来补充营养。同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

5.使用减压设备: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减压设备,如气垫床、减压垫等,以减轻受压部位的压力。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分散压力,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预防压疮的发生。

6.观察皮肤状况: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特别是受压部位。如果发现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增加翻身次数、使用减压设备等。如果压疮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7.敷料选择: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和渗出物的多少选择合适的敷料。对于浅表的压疮,可以选择水胶体敷料或泡沫敷料;对于渗出物较多的压疮,可以选择吸收性强的敷料,如藻酸盐敷料或银离子敷料等。敷料的更换频率应根据创面的情况而定,一般建议每天更换一次或根据渗出物的多少随时更换。

8.心理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可以陪伴患者聊天、听音乐等,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