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指再造的发展历程
1978年10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一位因外伤而丧失了双手的病人,使用人造掌骨作支架,并将病人的双脚的第二足趾游离出来,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通过十分细致的手术,成功的为患者再造了一个有两只手指的右手。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恢复一定的手指功能,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外观不够理想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指再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近年来全形手指再造术,3D打印技术、组织工程技术、微创手术技术等的出现,为手指再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手指再造的方法
1.脚趾移植再造
这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指再造方法。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缺失手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脚趾进行移植。将脚趾的骨骼、关节、肌腱、血管、神经等组织与手部相应的部位进行吻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康复训练,移植的脚趾可以逐渐恢复功能,并且在外观上也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3D打印技术辅助再造
3D打印掌骨联合改良踇甲瓣技术:北京积水潭医院于2021年3月5日完成的全球首例“定制化3D打印掌骨联合改良踇甲瓣技术再造可活动腕掌关节的拇指”手术。该技术为患者定制化制作金属3D打印的第一掌骨,满足第一腕掌关节的解剖学重建,为拇指再造提供骨性基础。解决了再造重度拇指缺损的同时重建腕掌关节的技术难题,达到世界再造拇指的领先水平。手术中还需进行假体置入、腕掌关节韧带重建等操作,并设计皮瓣解决皮肤覆盖问题,如采用共蒂的第二足趾趾骨游离移植重建拇指指骨部分,足部供区采用游离腹股沟皮瓣及髂骨覆盖。
3D全形手指再造术:该技术把3D打印技术应用到手术设计中。通过3D打印技术1∶1精确还原手指外形,提前为患者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准确取材足趾骨骼(或髂骨骨骼,关节缺失取足趾关节)与踇甲瓣,取材后对其精确修整,保证移植后与正常手指无差异,然后再移植到受伤的手指部位。其优势在于借助3D打印技术,可360°精细化成型,最大限度还原真实手指,使手术更加精确、细致、完美;可在进口高精度仪器设备下操作,能成功吻合0.2-0.3mm的微小血管,快速修复受损的神经、肌腱等组织;再造手指外形美观逼真,皮肤色泽、质地、直径、长度、关节位置、指腹饱满度、指甲大小等均接近原生手指;手指功能和感觉接近正常手指,可正常拿、捏、握,帮助患者快速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可完全或最大限度保留脚趾,保证足部的美观度和功能不受影响,极大地减小了对足部的损伤。
三、手指再造后的康复
手指再造手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在术后早期,患者需要进行制动休息,保持患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消肿。待伤口愈合、拆线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的时间一般需要3-6个月,甚至更长,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的手部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四、手指再造的风险与并发症
手指再造手术虽然是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常见的风险包括手指缺血坏死、术后感染、出血、再造手指的功能恢复不理想等。因此,在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并向患者充分告知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五、手指再造的意义和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我们手指再造技术能够更加微创、精准、个性化,能够更好地恢复手指的外观和功能。同时,我们也希望手指再造技术能够更加普及和便捷,让更多的患者受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手指再造技术将成为医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珠,为人类的健康和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