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因心脏结构或者心脏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者损害射血能力的临床综合征,病情复杂,是心脏病患者发病后最为严重的症状表现,也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一旦发生急性心衰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在心脏病中心衰死亡率仅次于冠心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出现了心脏问题,心衰也逐渐向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那么关于心衰的健康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一、为什么会诱发心衰?
在心衰发作后心脏的血液泵送能力下降,而心脏功能障碍以及心脏损伤均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原因。冠心病患者属于心衰高发群体,在患有冠心病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收缩和放松功能异常,泵血能力受损。冠心病属于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会加重心肌缺血和梗死症状,使心肌出现纤维化表现,受损严重,在外界的刺激下容易发作心衰。高血压也是诱发心衰的主要因素,血压过高会增加心脏负荷,给心脏结构以及心脏功能造成损伤,心脏逐渐肥大,心肌细胞数量增加,需要有更多的能量才能够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长期患病会使心脏疲劳,有功能障碍表现,最后诱发心力衰竭。
二、心力衰竭有哪些症状表现?
(1)气短以及呼吸困难。这是心衰的常见表现,原因在于心脏供血能力下降,无法满足机体氧气供应需求,即使在轻微活动时也会有气喘表现,需要通过多次休息才能够减轻呼吸困难症状。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身体较为乏力,相比于正常人而言更容易感到过于疲劳,即使梳洗、简单的家务也会有筋疲力尽的感受。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有这一类表现,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接受正规检查和治疗。
(2)水肿。因为心脏供血能力受到影响会使血液流动受到阻碍,堆积在身体的不同位置引发液体潴留,因此心衰患者同时也存在水肿表现,脚踝部是常见的水肿位置,在久坐、久站后肿胀表现更加突出。部分患者腹部水肿,有腹胀、消化不良表现。当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有身体肿胀,且难以在短期内缓解的问题时需要注意是不是心衰找上了门。
三、如何预防心衰的急性发作?
1.合理用药
心衰患者一定要注意规律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能在症状缓解后便停止服药。同时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心衰加重,防控感染类疾病的出现。
2.健康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坚持清淡、低盐、低脂的饮食原则,选择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每顿饭七八分饱即可。增加优质蛋白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提高身体免疫力。心衰患者要做到戒烟、戒酒,不能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喝咖啡、浓茶。
3.坚持运动
运动锻炼对于改善心脏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强化心肺功能,心衰患者也可以进行适当运动锻炼,但是在运动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呼吸困难、心悸以及头晕等症状,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强度。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以及打太极这一类舒缓运动,随着身体不断恢复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
心衰固然可怕,但是只要经过规范化的治疗和规律的身体保健,便能够预防心衰急性发作,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心衰患者一定要积极接受治疗,调整生活方式,远离急性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