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慢性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会有耳内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如果是化脓性中耳炎会有反复耳流脓、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症状。
中耳炎有哪些类型?
依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两大类,通常认为急性中耳炎起病急,48小时内发病,多为急性细菌感染所致,表现为突发耳痛、鼓膜充血,可伴有发热,病程持续约7-10天,若经及时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慢性中耳炎则多由急性中耳炎未及时、正规治疗,迁延未愈所致,病程较长,一般超过6-8周,多表现为患耳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依据病变性质则可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中耳炎两大类。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耳流脓、耳鸣及听力下降。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以耳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为主。
哪些人容易得慢性中耳炎?
患有急性中耳炎的人;鼻咽部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患鼻炎或鼻窦炎的人;患过敏性疾病的人;游泳时耳朵里进水的人;掏耳朵伤害到鼓膜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患慢性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的人。
得了慢性中耳炎该怎么治疗?
1. 抗生素治疗慢性中耳炎常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使用抗生素药物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法。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一般需要连续使用7—10天。2. 抗炎药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常用的抗炎药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类抗炎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3. 止痛药疼痛是慢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常用的止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4. 热敷或冷敷实施热敷或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热敷和冷敷的时间有讲究,切勿盲目实施,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中耳炎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引发中耳炎。2.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饮食上一定要营养均衡,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3.尽量避免耳部受伤,避免鼓膜穿孔,可以有效预防中耳炎。4.平时在洗澡洗头的时候尽量将耳朵塞住,避免不干净的水进入耳道保持耳道干燥。5.在乘坐飞机时,要尽量减少骨膜两端气压的突然变化,可通过咀嚼口香糖来调节内耳气压。6.感冒时不要进行潜水,或者游泳的运动。7避免随意掏耳,防止耳外伤所导致的鼓膜穿孔;
采用正确的擤鼻方法,两侧交替擤,一次擤一侧,不可用力。
中耳炎总是复发,无法根治?
一些患者会受到身边人的误导,久而久之,就真的以为治不好了。但其实呢?过去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中耳炎大多只能依附于药物治疗。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治疗手段自然也有所增多。所以一旦确诊为中耳炎,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有效、正规的治疗,中耳炎也是可以被根治的。
耳道流脓就是中耳炎?
有些人会以为耳道出水、流脓就是得了中耳炎,这就是对其他耳科疾病不太了解的缘故。除了中耳炎以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等症状。比如外耳道炎、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等,也可有流脓的表现。所以,当出现耳道流脓状况时,要及时去往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检查和诊治。
哪种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
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大半夜跑去医院就诊的,因为一般急性中耳炎大多能自行或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如果孩子神志、精神等全身总体状况还好,耳朵没有流脓性分泌物、耳后没有隆起或红肿,就可以放心先自行在家里对症处理,第二天再就诊。但如果孩子出现耳朵流脓,高热、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等症状,说明感染较重,这时就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