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夏季来袭,警惕中耳炎来捣乱
2024-07-05 11:59:31
作者:张志平
作者单位:阳高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
中耳炎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然而大多数人对中耳炎的了解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只有耳朵流脓了才是得了中耳炎。其实不然,耳朵流脓只是中耳炎的主要症状之一。那么,除了耳朵流脓,中耳炎还有哪些其他症状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内容来逐一解答。

慢性中耳炎会出现哪些症状?

慢性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会有耳内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如果是化脓性中耳炎会有反复耳流脓、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症状。

中耳炎有哪些类型?

依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中耳炎两大类,通常认为急性中耳炎起病急,48小时内发病,多为急性细菌感染所致,表现为突发耳痛、鼓膜充血,可伴有发热,病程持续约7-10天,若经及时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慢性中耳炎则多由急性中耳炎未及时、正规治疗,迁延未愈所致,病程较长,一般超过6-8周,多表现为患耳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依据病变性质则可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中耳炎两大类。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耳痛、耳流脓、耳鸣及听力下降。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以耳闷胀感、耳鸣、听力下降为主。

哪些人容易得慢性中耳炎?

患有急性中耳炎的人;鼻咽部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患鼻炎或鼻窦炎的人;患过敏性疾病的人;游泳时耳朵里进水的人;掏耳朵伤害到鼓膜的人;免疫力低下的人;患慢性全身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的人。

得了慢性中耳炎该怎么治疗?

1. 抗生素治疗慢性中耳炎常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使用抗生素药物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重要方法。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药物,一般需要连续使用7—10天。2. 抗炎药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常用的抗炎药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类抗炎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3. 止痛药疼痛是慢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常用的止痛药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4. 热敷或冷敷实施热敷或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肿胀。热敷和冷敷的时间有讲究,切勿盲目实施,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耳炎该如何预防?

中耳炎是可以预防的,主要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平时要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引发中耳炎。2.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饮食上一定要营养均衡,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3.尽量避免耳部受伤,避免鼓膜穿孔,可以有效预防中耳炎。4.平时在洗澡洗头的时候尽量将耳朵塞住,避免不干净的水进入耳道保持耳道干燥。5.在乘坐飞机时,要尽量减少骨膜两端气压的突然变化,可通过咀嚼口香糖来调节内耳气压。6.感冒时不要进行潜水,或者游泳的运动。7避免随意掏耳,防止耳外伤所导致的鼓膜穿孔;

采用正确的擤鼻方法,两侧交替擤,一次擤一侧,不可用力。

中耳炎总是复发,无法根治?

一些患者会受到身边人的误导,久而久之,就真的以为治不好了。但其实呢?过去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中耳炎大多只能依附于药物治疗。但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治疗手段自然也有所增多。所以一旦确诊为中耳炎,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有效、正规的治疗,中耳炎也是可以被根治的。

耳道流脓就是中耳炎?

有些人会以为耳道出水、流脓就是得了中耳炎,这就是对其他耳科疾病不太了解的缘故。除了中耳炎以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等症状。比如外耳道炎、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等,也可有流脓的表现。所以,当出现耳道流脓状况时,要及时去往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进行检查和诊治。

哪种情况需要去医院就诊?

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大半夜跑去医院就诊的,因为一般急性中耳炎大多能自行或经药物治疗后好转。如果孩子神志、精神等全身总体状况还好,耳朵没有流脓性分泌物、耳后没有隆起或红肿,就可以放心先自行在家里对症处理,第二天再就诊。但如果孩子出现耳朵流脓,高热、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等症状,说明感染较重,这时就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