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无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诊断为妊娠糖尿病。这一疾病多出现在孕20-28周之后,发生率为3%-6%。
二、病因有哪些?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
胰岛素抵抗:孕妇在孕期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胰岛素抵抗增加是导致血糖调节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胎盘分泌的某些激素能够抵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下降,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孕妇更容易患上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的遗传背景是导致妊娠糖尿病的一个高危因素。
年龄因素:高龄孕妇(≥35岁)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承受能力有限,因此高龄产妇更容易患有妊娠糖尿病。
肥胖:孕妇体重过重或肥胖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的孕妇通常脂肪细胞肥大,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比较低,血糖难以得到控制。
三、症状表现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往往较为隐匿,部分孕妇可能无明显症状。然而,一些典型的症状仍值得警惕,包括:
多饮、多尿、多食:孕妇出现这些症状时,但体重不增加或反而下降,可能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信号。
头晕、乏力、恶心:这些症状可能伴随妊娠期糖尿病出现,严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容易出现羊水过多的情况,这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症状。
此外,还有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疲劳、眼睛干涩、口渴、经常性膀胱和阴道感染、尿频、尿糖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孕反相似,容易被忽视。
四、诊断方法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孕妇在妊娠24-28周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若空腹血糖≥5.1mmol/L,餐后1小时血糖≥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胎儿畸形筛查:由于妊娠早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孕妇,胎儿发生畸形的概率较高,因此,需要通过超声检查来观察其心脏与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这一检测常被用来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初次评估,可以反映取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五、治疗方案
一旦确诊疾病,应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以控制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治疗方案主要包括:
医学营养治疗:通过合理饮食指导,既能满足母体的营养需要,防止餐后高血糖和酮症的发生,又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医学营养治疗应由孕期营养门诊、专业产科医生和营养师共同进行。
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锻炼对控制血糖非常重要。建议孕妇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每周不少于5天,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应在餐后休息30分钟后进行,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
药物治疗:如果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无法使血糖水平达标,医生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胰岛素等。胰岛素是体内正常激素,不通过胎盘,对胎儿无影响。胰岛素治疗应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进行调节,以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总结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妊娠并发症,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和危害程度。孕妇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产检和监测、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同时家庭成员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孕妇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