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为鼻腔黏膜炎症,多因过敏、感染等刺激所致。常见的有过敏性、慢性、感染性及药物性鼻炎数种。过敏性鼻炎常有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痒等症状;慢性鼻炎的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以鼻塞,流清涕,鼻痒及嗅觉丧失等为主要特征;感染性鼻炎的发病与病毒或者细菌感染相关,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咽喉疼痛以及咳嗽等;药物性鼻炎常因误用鼻用解敏药物或用刺激性成分的鼻喷雾剂所致。其疗法种类繁多,主要有药物治疗、中医治疗
、免疫疗法以及手术。但具体的治疗方案要视个体情况向医生请教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鼻炎症状 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粘膜炎症,其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鼻部不适(如痒、痛、灼热感)、嗅觉减退、咳嗽、头痛、乏力等。鼻塞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因鼻腔内粘膜充血、肿胀而引起呼吸困难。另外鼻腔黏膜分泌物增加可导致经常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鼻部不适感可包括鼻瘙痒,鼻疼痛或者灼热感。鼻炎也会引起嗅觉减退,从而降低个体气味敏感性。有些人会咳嗽是由于鼻腔后部分泌物对喉咙有刺激作用。头痛还会发生,尤以前额或脸部感到紧张或酸痛为甚。鼻炎会影响睡眠质量,长期症状会导致疲劳。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个体可能有不同的病症和轻重。
2、鼻炎的中医护理方法
2.1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鼻炎中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之一。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黄芩、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化痰的功效。黄芩可清热解毒,可用于鼻炎伴有流涕、鼻塞等症状。连翘具有清热解毒、宣肺利咽的功效,适用于鼻炎伴随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的患者。板蓝根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泻火止血之功能,主治热毒炽盛型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诸证。在进行中药治疗时,必须遵循中医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饮食调养及情志调节。中药疗法有助于平衡体内阴阳,促进鼻腔黏膜炎症状态的改善。
2.2针灸疗法
针灸属于中医特色疗法,可以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调节气血运行,提高人体免疫力与抵抗力。在鼻炎治疗中,常采用印堂,迎香和曲池穴。印堂在两眉间,为治鼻炎之要穴,可以用按摩或针扎印堂穴以减轻鼻塞、流涕。迎香分布于鼻孔双侧凹陷处,通过按摩或者针刺迎香穴可以改善鼻塞等症状。曲池穴,亦为鼻炎常用药穴,针刺曲池穴可调整气机、减轻鼻炎症状。
2.3按摩疗法
按摩在中医护理中常被采用,它有利于提高鼻腔通畅和减轻鼻塞。按摩时用手指轻轻按摩鼻翼两侧,太阳穴和印堂处,或用中药油。按摩时需注意用力要适度,以免伤及皮肤、鼻腔。按摩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鼻腔黏膜新陈代谢、加快炎症吸收与消退。
2.4饮食调理方面
饮食在鼻炎治疗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和生姜,以免使炎症加剧。可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东西,比如蔬菜,水果和粥,对增强身体湿气很有帮助。适当摄取柑橘类水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也可选择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品,比如绿豆和薏米。饮食调理可以帮助调节身体阴阳平衡、缓解炎症症状。
2.5鼻腔的护理
保持鼻腔湿润,对减轻鼻炎症状很有意义。可用温盐水或中药洗鼻液洗鼻,有助于排除鼻腔中积聚物及病菌、缓解炎症。温盐水可自己配制,一次用半汤匙左右的食盐加适量温水,混合溶解,用吸管或注射器轻洗鼻孔。中药洗鼻液需在中医师指导下用适当中药。鼻腔护理可帮助维持鼻腔畅通,避免感染蔓延。
综上所述,鼻炎中医护理方法通过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来达到治愈鼻炎。但各人体质、病情都会有差异,因此在具体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宜向中医师请教,结合个人情况加以调整。同时,若症状恶化或者时间较长,宜尽早就诊请专业医生协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及寒冷,对防治鼻炎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