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肺复苏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心脏骤停的情况时有发生,可能出现在运动场上、工作场所、家庭中,甚至是街头巷尾。心肺复苏的意义在于,当一个人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时,通过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大脑和重要脏器提供一定的血液和氧气供应,为后续的高级生命支持争取宝贵的时间。据研究表明,如果在心脏骤停后的 4 分钟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患者的生存率可以提高到 50%左右。
二、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
1.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当冠状动脉被堵塞,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可能引发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脏骤停。
2.意外伤害:如触电、溺水、严重创伤等。电流通过身体可能干扰心脏的正常节律,溺水会导致缺氧,严重创伤可能导致大量出血和休克,进而引发心脏骤停。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在游泳时不慎溺水,由于长时间缺氧,心脏停止跳动。
3.呼吸系统问题:如严重的哮喘发作、气道异物梗阻等。呼吸受阻会导致氧气无法进入肺部,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就像一个孩子在吃果冻时不小心卡住了气管,呼吸受阻,引发了心脏骤停。
4.其他原因:药物过量、中毒、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三、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1.判断现场环境安全
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首先要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在施救过程中自己和患者受到二次伤害。比如,远离火源、电源,避免在交通繁忙的道路中间等危险区域进行操作。
2.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
轻拍患者双肩,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喊,观察患者有无反应。同时,将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有无呼吸气流,观察胸部有无起伏。如果患者没有反应且没有正常呼吸,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程序。
3.呼叫急救系统
在判断患者需要心肺复苏后,立即让周围的人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如 120),并告知准确的位置和患者情况。
4.进行胸外按压
(1)体位:让患者仰卧在平坦、坚实的表面上,如地面或硬板床上。解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暴露胸部。
(2)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
(3)按压手法: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用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4)按压深度:5 - 6 厘米。
(5)按压频率:100 - 120 次/分钟。
为了更好地掌握按压的频率,可以想象一下,就像跟着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每分钟大约 100 - 120 拍的节奏进行按压。
5.开放气道
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如呕吐物、痰液等。然后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
6.仰头抬颏法:一只手放在患者的前额,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
7.托颌法: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用力将下颌向上抬起。
8.人工呼吸
(1)口对口人工呼吸: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正常吸气后,用嘴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持续 1 秒以上,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
(2)口对鼻人工呼吸:适用于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的患者。用一只手封闭患者的口部,然后用嘴对着患者的鼻子吹气。
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 30:2,即进行 30 次胸外按压后,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四、心肺复苏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按压要点
(1)按压位置要准确,避免按压在剑突或肋骨上,以免造成骨折等并发症。
(2)按压时要保证垂直用力,避免左右摆动或冲击式按压。
(3)按压过程中,尽量减少中断,除非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更换按压者。
2.人工呼吸要点
(1)吹气时要确保气道开放,避免气体泄漏。
(2)吹气的量要适中,不要过度吹气,以免造成胃胀气。
3.注意事项
(1)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如有传染病等特殊情况,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2)每 5 个循环(约 2 分钟)后,重新评估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
(3)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获取并使用。
五、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与心肺复苏的配合
AED 是一种能够自动分析心脏节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设备。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如果能及时使用 AED 并结合心肺复苏,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当获取到 AED 后,应立即按照设备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通常的步骤包括:
1.开启 AED,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的胸部。
2.AED 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如果提示需要电击,确保所有人都远离患者,然后按下电击按钮。
3.电击后,立即继续进行心肺复苏。
六、心肺复苏的培训与普及
心肺复苏是一项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急救技能。然而,目前我国公众对心肺复苏的知晓率和掌握率还相对较低。为了提高公众的急救能力,各地的红十字会、医疗机构、社区等都在积极开展心肺复苏的培训课程。这些培训通常包括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练习,让参与者能够在模拟人身上亲身体验心肺复苏的全过程。学校也应该将心肺复苏纳入安全教育的范畴,让青少年从小就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技能。企业可以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提高员工在工作场所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此外,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广泛传播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操作方法,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
心肺复苏,这一简单而又强大的急救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赋予生命新的机会。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心肺复苏,传播急救知识,为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每一次拯救都意义非凡。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掌握这一挽救生命的技能,在紧急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成为他人生命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