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健康审美观的增强,产后生活质量日渐受到重视,产妇对产后康复服务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产后康复指在先进的健康理念指导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针对女性产后这一特殊时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主动的、系统的康复指导和训练,使产妇在分娩后1年内身体和精神状况得到快速、全面的健康恢复。
产后康复的目的就是帮助产妇找到更好的方法恢复身体,不仅可以帮助产妇促进生殖器官恢复,也可以恢复产妇身体松弛部位的紧张度以及弹性,如腹部、盆底、阴道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患妇科病的概率,从而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拟定产后康复干预措施、产后女性盆底组织的康复、产后女性的饮食指导、产后形体康复、产后女性的个人卫生指导以及产后心理康复等,让产妇更好的了解产后康复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方法。
1.拟定产后康复干预措施:①产妇自主运动干预措施,训练前取仰卧位,放松全身,如腹式呼吸训练、盆底肌收缩训练、踝泵运动、胸廓运动、抬头运动、下肢屈伸运动、下肢抬举运动、臀桥运动、骨盆运动等。自主运动训练宜在饭后半小时开始训练,根据自身体力恢复情况,从第1节开始训练,以后每天增加1~2节,循序渐进,训练前排空小便;训练后可能出现腹部和盆底肌酸痛,休息即可缓解。②产后早期康复干预流程:在顺产后第1天,剖宫产术后第2天由盆底康复治疗师指导进行产后自主运动训练。
2.产后女性盆底组织的康复:①盆底肌肉训练即“Kegel锻炼”,通过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进行主动收缩,加强控尿能力。该训练方法:产妇可在仰卧位、站位、坐位进行吸气,尽力收缩肛门,保持5~lOs,呼气时放松10s后再收缩,反复练习。②电刺激治疗,是将不同参数的电刺激电极放置在阴道内,刺激盆底肌肉被动收缩,提高盆底肌本体感,以增强控尿能力、提高生活质量。③生物反馈治疗,患者通过视觉信号和治疗者,学会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缩和舒张。④传统的针灸治疗,主要选择肾俞、三阴交、关元、腰阳关四穴进行针灸治疗。⑤阴道哑铃家用康复器训练,阴道哑铃是一种带有金属内芯塑料的球囊,将其置于阴道内,利用康复器的本身重量的下坠作用,迫使阴道肌肉收缩,改善阴道肌力。该训练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副反应。⑥联合康复治疗将不同的针对盆底肌训练的方法有机的、选择性的结合起来进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纯使用任何一种康复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当中常常将盆底肌肉训练结合上其他的训练方法,包括结合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阴道哑铃家用康复器等。⑦瑜伽锻炼,能够通过加强肛周肌肉肌力,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收缩性,实现盆底肌张力的恢复。并可能通过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锻炼过程中增强机体的腹压和核心力量,从而对产妇盆底肌力的恢复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促进产后女性更快地完成良好身型、体质量的恢复。
3.产后女性的饮食指导:产后需要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尽量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4.产后形体康复:针对产后腹部松弛、腹直肌分离、腰背部酸痛、妊娠纹等情况,进行科学运动,并结合手法按摩、仪器理疗、运动方式指导等治疗方式,改善腹部松弛、妊娠纹等症,促进形体恢复。
5.产后个人卫生指导:①注意清洁卫生,冬季每隔二三天揩身,夏天洗淋浴,不可盆浴。洗澡之外,勤洗外阴。②产后恶露未净时,不可性交。会阴有伤口、产道有损伤的产妇,更须推迟。③注意乳房卫生,每次哺乳前用清水或2%硼酸水擦净乳头。定时喂奶,多余奶用吸乳器吸出或挤出。不让小儿含着乳头睡觉,否则乳头浸软易破。
6.产后心理康复:分娩后,产妇的情绪可能会波动较大,产后抑郁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因此,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也是产后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心理疏导、产后康复辅助仪器等方法,帮助产妇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康复。
综上所述,产妇经历了怀孕和分娩的过程,生理、心理、身体均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胎儿娩出后,产妇的生殖、泌尿、消化等系统均需要由应激状态到恢复正常,且面临着社会角色的转换、哺乳等问题。产后康复是一个需要多方面注意和保养综合性的过程,产妇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恢复,不仅需要恢复产妇的身体,还应注重身心状态的恢复,从而预防妇科疾病的发生、提高产后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