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达到改善人体气血的目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和药物疗法相比,它在治疗疾病时见效更快,也是因为它的作用机理更加复杂。虽然在治病方面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要人们格外注意。那么针灸是如何起到治病效果的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介绍一下。
一、经络理论经络理论是针灸治病的基础,它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改变人体脏腑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人们常说的针灸是指针刺穴位,它属于一种传统医疗手段。而“经”则是经络的意思,指的就是经脉。所以针灸治病,就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改变经络运行状态,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人身上有很多穴位,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功能。针灸主要就是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达到调理脏腑、气血运行的目的。并且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治疗效果,人们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就可以起到调理气血、补虚泻实的效果。比如最常见的合谷、曲池、足三里等穴都能起到调理气血、治疗疾病的作用。
二、神经体液理论神经体液理论主要包括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和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通过对神经体液因素进行分析,能够确定针灸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通过调节人体的内分泌激素水平,达到调节神经体液因素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另外,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刺激穴位,能够刺激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使其功能得到改善。并且还能够通过对穴位产生刺激作用,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其功能得到恢复。所以在针灸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异常反应,这是由于神经体液因素作用所致。此外不同穴位所产生的异常反应也会存在差异。
三、平衡调节理论平衡调节理论是针灸治病的作用原理之一。平衡调节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气血阴阳平衡;二是脏腑经络功能平衡。通过调节人体阴阳,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可以使经络中的气血运行加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的畅通。由于气血在身体当中运行加快,就可以促进经脉的疏通和脏腑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四、穴位刺激穴位刺激理论也是针灸治病的原理之一。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刺激穴位:所谓穴位,就是指人体相应的经络和气血等组织器官所分布的特定位置。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人体内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作用于人体:人体的穴位受到刺激之后,也会对机体内的各组织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比如说当我们针刺某些穴位时,就可以对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器官产生刺激作用。
(3)调节免疫:人体免疫系统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御机制,它可以对抗外来病原体侵入人体。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刺刺激相应的穴位时,也可以对机体内产生一定的作用。
(4)改善症状:针灸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之后,能够起到一定的镇静安神效果。这是因为通过针刺穴位后,能够使患者放松神经和肌肉,从而达到缓解疾病症状的目的。
五、激发机体自愈力人体自身有一个天然的自愈系统,就是自愈力,在外界条件合适的时候,身体会自行恢复健康状态。而在中医中,针灸就是激发自愈力的有效手段。人体的自愈力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产生变化,通过针灸激发外界条件的变化,使人体的自愈力自动恢复。
六、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刺激人体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人体的血液循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微循环、静脉循环和动脉循环。其中动脉和静脉是人体最大的两个血管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循环系统。
当这两个循环系统受到影响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疾病。而针灸则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让这两个系统得到改善,从而促进人体康复。除了这些之外,针灸还可以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促进淋巴系统功能,对人体恢复健康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