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如肝脏、肾脏、骨骼、胃肠道、脑膜等脏器。结核菌主要侵犯肺脏,引起的疾病称为肺结核。虽然肺结核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但至今仍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其高传染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制定并实施有效的肺结核防治策略,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肺结核是怎么传染的?
肺结核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飞沫喷出的结核菌传播给他人,这种简单的传播途径使许多人都容易被结核病患者传染,痰中能够查到结核分枝杆菌的肺结核患者是肺结核的主要传染源。肺外结核、痰中不带结核菌的肺结核病人不会传染给别人。
二、肺结核传染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1.传染性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2.排菌量的多少;3.咳嗽的频度;4.房间的通风情况;5.接触者的密切程度;6.接触者的抵抗力。
三、哪些人群易得肺结核?
1.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儿童);2.医务人员;3.在通风不良的集体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4.痰涂片阳性病人密切接触者、糖尿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矽肺病人、HIV/AIDS等。
四、肺结核的症状表现及高危人群
1.咳嗽、咳痰≥2周;2.咯血或者痰中带血;3.其他如:低热或胸痛≥2周,或午后潮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午后逐渐升高;4.与肺结核病人有过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5.同学、同事及邻居等确诊肺结核病。
六、肺结核的诊治
如果怀疑得了肺结核可到定点医院的结核病门诊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PPD试验筛查,X线胸片和痰涂片显微镜检查,儿童做结核菌素试验,不宜做X线检查。
肺结核病人应该到区级以上医院及各区慢性病防治所接受正规的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治疗,只要病人能够按照医生的要求全程不间断地完成6~8个月的疗程,绝大部分病人是能够治愈的,而且,国家免费为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药品和主要的检查。
七、如何预防肺结核?
1.及时发现和报告可疑症状者,立即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并按照医生要求正规治疗;2.对与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相关的检查;3.做好人群密集场所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为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但接种卡介苗不能避免感染,也不能完全避免发病。
八、得了肺结核还能上班吗?
传染性肺结核病人需在家隔离治疗,由家庭所在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病人的治疗和管理,传染性消失后,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诊断证明方可复工;非传染性病人在治疗期间可以继续上班,其治疗由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或在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的指导下治疗,确保规则用药。
九、肺结核防治策略有哪些?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多渠道,普及肺结核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肺结核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早期发现与诊断:建立健全肺结核筛查和诊断体系,推广使用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
规范治疗与管理:确保肺结核患者得到及时、规范地治疗,并加强治疗过程中的管理,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疫情监测与预警:建立肺结核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疫苗接种:推广使用肺结核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降低肺结核发病率。
十、肺结核防治行动指南
加强政府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肺结核防治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化部门协作: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肺结核防治工作。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肺结核防治队伍,提高防治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推广先进经验:总结和推广国内外肺结核防治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肺结核疫情的挑战。
肺结核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早期发现与诊断、规范治疗与管理、疫情监测与预警以及疫苗接种等措施,我们有望有效控制肺结核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同时,加强政府领导,部门协作,队伍建设,推广先进经验以及国际合作等行动指南的实施,将为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