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指在DSA引导下,用套管针经腹壁穿刺入胃腔,以达到对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行胃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的目的,该手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患者误吸风险低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相比鼻饲营养管,经皮胃造瘘管又有减少患者鼻咽部不适、维持患者仪表和自尊、不易脱出、方便在家中使用等优点。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DSA引导下胃造瘘术。
一、手术目的
DSA引导下胃造瘘术目的是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避免长期胃肠外营养导致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二、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各种原因造成的吞咽、进食困难但消化道功能正常且无梗阻者。由于各种原因须长期留置胃管或肠内营养管进行胃肠减压或肠内营养。短时期无生命危险者。如:脑血管意外、外伤、肿瘤或脑部手术后意识不清;脑干炎症、变性、肿瘤、放疗所致的咽麻痹患者;食管癌或全身性疾病所致不能吞咽;消化道梗阻不能手术,胰头癌、腹膜结核;精神因素拒绝进食。
手术禁忌症:不能通过导管者;生存时间不超过数天或数周;操作中胃腔经充气后不能保证胃壁与腹壁紧密接触的患者;腹膜透析;胃底静脉曲张。相对禁忌症如:大量腹水、巨胖、胃次全切除术后、无法纠正的凝血障碍、肝大、胃壁肿瘤或受肿瘤侵犯、巨大裂孔疝、腹壁皮肤有感染、心肺功能衰竭等。
三、术前准备
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目的、大致过程、意义、术中应配合的事项、安全性及优越性,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营养状况、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腹部B超检查,肝左叶是否大,有无间位横结肠。并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术前禁食8小时以上,术前30分钟肌注安定针,654-2针,建立静脉通道,以备不时之需。患者准备,包括心理准备;设备准备:DSA设备、造影剂、胃造瘘管、穿刺针、导管鞘、扩张器等手术所需器材应准备齐全,并进行检查确认无误;药物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必要的镇静、镇痛、止血等药物。
四、手术步骤
DSA引导下胃造瘘术具有操作简单(5~15分钟),有些医院甚至可在患者床边放置,只需局部麻醉,且具有安全,造瘘管留置时间长,可达6个月以上,且并发症少的特点。简要步骤如下:1.局部麻醉并消毒穿刺部位。2.在DSA引导下,使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进入胃腔。3.引入导管鞘,并通过鞘管送入胃造瘘管。4.在DSA下确认造瘘管位置无误后,拔出穿刺针和导管鞘。5.固定造瘘管,并进行必要的局部包扎。6.术后进行X线或CT检查,进一步确认造瘘管位置无误。
五、术后护理
1.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参数:在放置后的6个小时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是非常重要的(如意识、脉搏、血压),这些参数能提示有无出血特别是内出血。
2.造瘘口的护理:(1)术后应每天消毒创口处,观察造口周围皮肤有无发红或肿胀;(2)造瘘管固定松紧要适宜,过紧会导致胃壁腹壁的缺血坏死或造瘘管脱出,过松会引起管旁外渗致伤口感染,以不松动且刚好能转动为佳;(3)造口完全愈合后,造口周围皮肤用肥皂水清洗就可以了,并需彻底冲净及干燥。
3.喂饲护理要点:(1)开始喂养应在置管后6~8小时,最好在24小时后注入营养液。(2)喂饲的方法:一种是间断性喂饲,即一次喂200~300毫升流质,30分钟内喂完。按医嘱每天喂5~6次;(3)有人工气道的患者喂饲前最好先吸痰。(4)确定胃造瘘管在胃内以及胃消化情况。如果抽取的胃容物超过50毫升,把胃内容物注回胃内,30~60分钟后再检查,要是仍然多且超过4小时,表示胃排空延迟。(5)管饲喂养前后均应用至少2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且应每天冲洗两次以防止管道阻塞。(6)营养液的注入应遵偱先慢后快、先薄后浓、先少后多的原则。
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1.穿刺部位出血:给予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或再次手术止血。2.感染:加强局部消毒和必要时抗生素治疗。3.造瘘管堵塞:及时冲洗和更换造瘘管。4.穿孔或损伤邻近器官:立即停止手术,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DSA引导下的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无法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处理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