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
2024-07-02 14:56:40
作者:韦玲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手段,用于治疗贫血、失血、血液病等疾病。然而,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了解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输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对于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抗组胺药等。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需要,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2. 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它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受者血液中存在的抗体与输血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和溶解。这种反应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症状,如发热、寒战、腰痛以及血红蛋白尿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当患者出现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操作。这是为了防止更多的不兼容血液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减轻患者的病情。同时,医生需要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缓解其症状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对症治疗的方法包括输液、利尿和碱化尿液等。输液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血容量,防止因溶血导致的低血压和休克。利尿则有助于排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减轻肾脏的负担。碱化尿液可以防止血红蛋白在酸性环境下沉积在肾脏中,从而保护肾脏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这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医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输血治疗。输血治疗的目的是替换患者体内的破损红细胞,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然而,在进行输血治疗之前,医生需要进行严格的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以确保所输的血液与患者是相容的,避免再次引发溶血反应。

3. 传染性疾病

输血过程中,可能会传播一些传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为预防此类风险,医疗机构应严格筛选献血者,并对血液进行严格的病毒检测。同时,患者在输血前应接受相关检查,以确保自身没有感染病毒。

4.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TRALI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等症状。对于TRALI,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高浓度氧疗、机械通气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需要,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当患者出现TACO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悸、水肿等症状。这些症状是由于液体在体内迅速积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从而引起肺部和全身的水肿。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胸痛等其他症状。

对于TACO的治疗,首先应立即停止输血,以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循环负荷。随后,医生会给予利尿剂来帮助患者排除多余的液体,减轻水肿症状。同时,扩血管药物也可以用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

5. 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

TACO是由于输血速度过快或输血量过大,导致患者循环系统负荷过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心悸、水肿等症状。对于TACO,应立即停止输血,并给予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治疗。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需要,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6. 铁过载

长期输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铁过载,导致肝脏、心脏等器官受损。为预防铁过载,患者应定期检查血清铁蛋白水平,并根据需要接受祛铁治疗。

7. 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输血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增加感染的风险。为预防此类风险,患者在输血后应加强自身免疫力,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

总之,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多种多样,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应充分了解这些反应及应对方法,以确保输血安全。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输血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性。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