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生活中为了延长保质期,习惯将食物放入冰箱,但往往生熟不分、没有分类、没有密封保存、也未做定期整理消毒,让各种细菌有空可钻,在各种食物间交叉污染。其中,包括有“冰箱杀手”之称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这是一种嗜冷菌,对营养条件要求不高,跟多数需要常温及丰富的营养条件才能繁殖的细菌不同,它的生长温度范围为 3~45 ℃, 在低温环境下也能繁殖,而0~10℃恰好是一般家庭冰箱的常用温度,所以当多数微生物被冻死或是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时,单增李斯特菌却如鱼得水,在冰箱中快速生长、大量繁殖。
食物中存在的单增李斯特菌不易被冻融,能耐受较高的渗透压,有研究证明冷藏的冷鲜肉、熟肉制品以及水产品冷冻后,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依次为9.26%、17.65%、8.93%,而 52.2%的家庭冰箱冷藏柜及28.8%的家庭冰箱冷冻柜存在生熟食品混放现象 。细菌就可能会经不同的带有污染源的食物面传递到清洁食物面,造成交叉污染。食入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如凉拌菜、未再次加热的剩菜、保鲜牛奶、巴氏消毒奶、豆制品、冰激凌、果蔬沙拉、水果等,以及加热不透彻的被污染食物而感染,有数据表明约占85~90%的病例是因为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的。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人体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免疫力较弱的新生儿、老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易被食入体内的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潜伏期为8~48小时,临床表现为健康成人个体出现轻微类似流感症状;新生儿、老人、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呕吐、出血性皮疹、化脓性结膜炎、发热、抽搐、昏迷;孕妇感染后症状有轻有重,可引发流产、早产;孕妇感染后还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单增李斯特菌也能入侵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潜伏长达2~12周,引起严重的脑膜炎和败血症,发病率虽低,病死率却较高。近年来感染人群以青年和新生儿为主,新生儿细胞免疫能力有限;青年喜欢直接进食冷藏的饮料水果沙拉,存放的隔夜食物往往不经再加热就直接食用;而孕妇黄酮素升高时,细胞免疫能力下降;这些可能是新生儿和青年容易感染单增李斯特菌的部分原因 。
随着日益加快的社会生活节奏,冷藏饮品、食品、速冻肉类消费量逐渐增多,单增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日益增大,给人们健康带来新的威胁。引起地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食物加工过程和储存运输环境存在交叉污染。所以不仅在家庭冰箱中存在隐患,在市场上采购的冷藏速食品、饮品也有同样的威胁。
单增李斯特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粪便、饲料和干草等干燥的环境长期存活,对碱和盐抵抗力强,60~70℃经5~20分钟可杀死,70%酒精需要5分钟,所以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而且热处理已杀灭了其他抵抗力弱的细菌,使单增李斯特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更易于繁殖,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以上持续至少2分钟。
为减少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我们在日常使用冰箱保存食物时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不要把冰箱当成安全箱,定期对冰箱进行清洁,对搁架、果蔬盒瓶框定期用洗洁精擦洗后用流动水冲洗擦干,或自然风干。2、冰箱消毒:冰箱清空内容物后断电,内表面可使用1000~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消毒,原液浓度高需要稀释用的消毒剂须现配现用,作用时间30分钟后清水擦拭两次;或者直接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两次,待酒精挥发干净后可使用冰箱。3、在转移食物过程中,要注意手卫生,即使戴手套也要在摘除手套后,及时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避免交叉污染。4、食物在冰箱内应按生熟分类存放,鲜鱼、肉、蔬菜要用保鲜袋(盒)进行封装,以免交叉污染,腐烂的水果菜叶要及时清理;可直接食用的饮料、水果、熟肉制品的等应尽快食用。5、冷藏的剩饭剩菜需充分加热后再食用。6、孕期应减少冷藏、冷冻食品的直接摄入,以预防该菌感染。
总之,做好卫生措施,才能保障我们在享受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