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比剂是一类能够加强MRI信号对比度,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增强组织分辨力的磁性物质,由于对比剂能够缩短周围水质子的T1或T2弛豫时间从而达到提高MRI的灵敏度对比度和特异性目的。
MRI对比剂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磁化率不同可分为抗磁性对比剂、顺磁性对比剂,超磁性对比剂和铁磁性对比剂,我们通常用的对比剂是顺磁性的钆(Gd)剂螯合物,在体温下注射钆剂可以缩短组织的T1弛豫时间使得T1WI上信号增强,所以钆剂也称为T1WI对比剂,在一定浓度范围钆含量越高,T1WI缩短越明显从而MR信号越强。
临床上利用MRI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主要目的包括①通过阳性或阴性对比剂提高MR图像的固有对比,改善病变组织与健康组织对比度以检出更多病灶特别是小病灶;②通过向静脉内快速注入对比剂在不同期相观察病变或器官信号变化从而判断相应组织的血供特点有助于定性判断;③通过增强可减少非对比增强MRA的一些伪影或假象更好得显示血管结构;④通过使用组织特异性对比剂,判断病变的生物学乃至分子学水平信息评估器官功能。
MRI增强一般包括常规增强扫描,多期增强扫描,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对比增强血管成像。
常规增强扫描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按普通方法进行多方位单期扫描,是临床常用的增强方法,在颅脑、脊柱、肌肉的检查广泛应用,目的在于制造天然对比以便更好显示病灶并可以根据病变是否强化,强化程度及强化的形态协助定性。
多期增强扫描是在一次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利用快速T1WI序列针对目标器官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两次及以上扫描,目的是检出病灶并依据多期强化特征协助定性,在体部实质脏器检查中几乎已经成为标准化方法如肝胰,脾、肾上腺、肾脏等。
动态对比增强是指对比剂团注前及团注后一段时间内利用快速T1WI序列根据事先设置的时间分辨率对目标组织/器官进行连续重复扫描,可较全面描述对比剂进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过程从而反应组织的血管生长及通透性等信息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评估提供依据。
对比增强血管成像,利用血液的弛豫特性及流动特征可以进行多种非对比增强的MR血管成像,在临床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因为非对比增强MRA技术容易出现伪影或假象,而注射对比剂后的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更真实地显示血管腔的解剖结构。利用血池对比剂进行磁共振血管成像则可清晰显示更为细小的血管。
MRI对比剂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分为三类:①轻度,使用对比剂后出现瘙痒、皮疹、荨麻疹,皮肤苍白或潮红、恶心、咳嗽、头痛、头晕、颜面部肿胀、发热、寒战、焦虑。轻度不良反应症状及体征轻可自限,对于发生轻度不良反应者需观察直至确认症状缓解或没有进展,一般不需要治疗也可进行对症处理。②中度,表现为全身性或弥漫性红斑,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轻度低血糖或高血压,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中度不良反应的病情可能出现进展,甚至危及生命,必须立即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③重度,表现为严重低血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意识丧失,喉头水肿、惊厥。由于重度不良反应常常危及生命,所以需马上识别并立即积极抢救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抢救成功后常需住院观察24~48小时。
尽管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对比,但对于实质器官来说单纯MRI平扫依然有较高漏诊率而且即便检出了病灶依据平扫MRI特征,定性诊断依然困难,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靠增强扫描解决,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使用对比剂(造影剂)有助于更好发挥MRI优势,为疾病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