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如何避免糖尿病并发症?
2024-07-02 14:15:00
作者:蒋银丝
作者单位:怀集县凤岗镇中心卫生院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长期不受控制或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安全。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有效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帮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管理疾病,保持健康。

一、严格控制血糖

1.1 饮食控制

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应建立正确、有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等低热量、高纤维的食物。具体而言,应减少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白糖、糕点等),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糙米等)的比例。同时,注意控制每餐的总量,避免暴饮暴食,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1.2 加强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血脂,有效地控制体重,并预防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并长期坚持。但需注意,如果伴有严重的心、肾等并发症,运动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避免过度劳累。

1.3 药物治疗

在饮食和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糖尿病患者可能还需要药物治疗来进一步控制血糖。这包括口服降糖药、中医中药以及胰岛素等。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引发并发症。

二、定期检查与监测

2.1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一系列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并发症。这些检查包括眼底检查、尿蛋白排泄率检查、肾功能检查和心电图等。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避免病情恶化。

2.2 自我监测

除了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外,糖尿病患者还应学会自我监测血糖。这包括使用血糖仪定期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并记录下来供医生参考。通过自我监测,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方案,保持血糖的稳定。

三、积极治疗伴随疾病

3.1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治疗这些伴随疾病,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这包括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和降脂药物,同时坚持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保持血压和血脂的稳定。

3.2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吸烟可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过量饮酒则会导致血糖波动、脂肪肝等问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限酒,以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四、注意个人卫生和足部保健

4.1 个人卫生

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他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破损。同时,要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4.2 足部保健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患者需要注意足部保健以降低风险。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保持足部干燥等。同时,要定期检查足部皮肤是否有破损、红肿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

五、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改善

5.1 心理调适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他们需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参加糖尿病教育课程、与病友交流经验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增强信心。

5.2 生活方式改善

除了以上措施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生物钟紊乱;避免长时间久坐不动、适当进行身体活动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六、结语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控制水平、持续时间、遗传因素和个体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多种措施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这包括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与监测、积极治疗伴随疾病、注意个人卫生和足部保健以及心理调适与生活方式改善等。只有全面、系统地管理糖尿病,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