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过敏性结膜炎怎样治疗
2024-07-02 14:18:12
作者:黄蒂
作者单位: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特色专业二科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眼部健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过敏性结膜炎作为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下面将详细阐述过敏性结膜炎的用药与治疗,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从而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一、过敏性结膜炎概述

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眼部组织对过敏原产生超敏反应而引起的炎症。常见的过敏原包括花粉、杨柳絮、尘螨、动物皮毛等。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痒、眼红、流泪、畏光等,严重时还会影响视力。因此,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及时、准确地用药至关重要。

二、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原则

(一)脱离过敏原

针对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首要步骤是尽可能排查并彻底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过敏原是导致眼部过敏反应的根源,因此,患者应积极寻找并确认自己的过敏原。一旦确定了过敏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例如,在花粉季节,患者通过佩戴口罩、护目镜等防护措施来减少花粉的吸入、接触,从而降低过敏症状的发生。此外,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干燥,定期清理及更换床上用品、地毯等容易滋生尘螨的物品,也是减少过敏原接触的有效方法。

(二)药物治疗

在成功避免过敏原接触的基础上,药物治疗是控制过敏性结膜炎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症状的关键。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使用合适的药物。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减轻眼部组织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眼痒、眼红、流泪等过敏症状。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组胺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糖皮质激素等,患者应根据自身病情及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 冷敷处理能一定程度减少过敏反应物质的释放,收缩血管,减缓眼红、眼痒等过敏引发的不适症状。眼睛奇痒难忍时可用冷水洗脸, 或用冰冷的毛巾或纱布敷于双眼, 时间为每次5分钟左右,一天3-4次为宜。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症状明显时,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眼睛,降低局部过敏原浓度。避免揉眼,因为揉眼会导致眼部水肿、 眼痒加剧。

三、过敏性结膜炎的常用药物

(一)抗组胺类药物

抗组胺类药物主要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减少组胺的释放,从而减轻眼部的过敏反应。常用的抗组胺类药物有0.1%依美斯汀滴眼液、0.1%奥洛他定滴眼液等,对于轻中度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肥大细胞稳定剂

肥大细胞稳定剂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化学性介质,从而减轻眼部炎症反应。常用的肥大细胞稳定剂有色甘酸钠、吡嘧司特钾等。

(三)血管收缩剂

血管收缩剂主要用于改善眼部红肿的症状。这类药物通过收缩血管,减少眼部充血及水肿,从而缓解眼部不适。常用的血管收缩剂有萘甲唑啉滴眼液、氧甲唑啉滴眼液等,但需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副作用。

(四)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的有效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及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减轻眼部炎症反应。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氟米松滴眼液、氯替泼诺滴眼液等。但需注意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发白内障或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过敏性结膜炎以及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干眼的症状,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可以缓解泪液缺乏并稀释眼表的过敏原和炎性反应介质,起到促进治疗效果,改善症状的效果。  

四、过敏性结膜炎的预防

预防过敏性结膜炎,首先得从筛查过敏原、避免过敏原接触做起。还需注意营养和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适宜的饮食,多饮水,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摄入,避免吃辛辣烧烤油腻煎炸等热性食物。患者还可以在过敏季节到来前提前使用肥大细胞稳定剂类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五、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过敏性结膜炎的用药原则、常用药物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读者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过敏性结膜炎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治疗,以便早日康复。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