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目前是一个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老年人,孕妇和儿童很容易贫血。
那么什么是贫血呢?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贫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临床上患者的表现主要有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头晕乏力、疲劳气短、精力不集中等症状,可因个体差异,贫血程度不同其症状轻重不一。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三类:
1.红细胞生成减少或不足,如①缺铁性贫血:由于铁元素缺乏导致;②巨幼细胞贫血:因缺乏维生素B12 或叶酸引起;③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
2.红细胞破坏过多,如①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②地中海贫血:一种遗传性疾病。
3.急性和慢性失血性贫血①慢性病性贫血:慢性疾病导致;②急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因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失血。不同类型的贫血,其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都可能有所不同。诊断贫血类型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骨髓穿刺等。
贫血在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英文缩写为Hb)小于120克/升;成年女性Hb小于110克/升;孕妇Hb小于100克/升。Hb低于以上标准时,患者必须高度重视,临床上对贫血鉴别诊断的金标准是骨髓形态学检查,但该方法是有创检查,对患者的身心影响都比较大。因此,目前临床上,医生多采用外周血检查方法,通常为血常规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贫血。关于贫血诊断,血常规各项指标中需重点关注的是红细胞计数(英文缩写为RBC)、血红蛋白量(Hb)这两个指标。简单判断贫血程度的话,主要看Hb,若Hb大于90克/升,属于轻度贫血,多数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Hb为61~90克/升,为中度贫血,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等表现。Hb为31~60克/升,为重度贫血,患者可出现头昏、乏力、气促等表现。Hb小于30克/升,为极重度贫血,此时患者症状严重,甚至可合并贫血性心脏病或者脑水肿,危及生命。除了RBC和Hb外,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的浓度等,也可以作为贫血的辅助诊断参数。
如果您出现了贫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贫血的类型和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切记勿盲目自行吃药或者不予重视,耽误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