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过程中,过氧化氢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消毒制品,主要适用于对伤口、环境以及食品进行消毒。在通常情况下,其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因此在临床过程中被人们广泛应用。但是,过氧化氢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应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些是往往是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本文对于过氧化氢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进行了相应的介绍,希望帮助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更为系统地对这一物质实现全面的了解。
一、什么是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的本质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H2O2,在临床过程中,纯过氧化氢是一种黏稠的淡蓝色液体,其可以任意比例和水进行混溶。总的来看,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其水溶液被称为“双氧水”,是无色透明液体。在临床应用阶段,其属于氧化性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是,其作用时间相对较为短暂,且对于有机物质的杀菌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践表明,在局部涂抹后其可产生气泡,有利于帮助医疗人员对患者的血块、坏死组织以及脓块进行清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过氧化氢在扁桃体炎、口腔炎、中耳炎以及伤口清洁方面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
二、过氧化氢对人体的伤害
过氧化氢的水溶液在临床过程中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其主要适用于杀菌消毒工作。因此,人们对于过氧化氢的认识往往相对较为片面,认为其是一种有效的杀毒制剂,而对于过氧化氢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很多人缺乏足够的认识。具体来看,过氧化氢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黏膜组织的伤害
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过氧化氢蒸汽会对鼻腔黏膜、角膜以及咽喉黏膜等粘膜组织造成刺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刺激性疼痛,这一点往往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合理保障。与此同时,其还有可能对粘膜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对患者预后整体健康水平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研究资料显示,高浓度过氧化氢对于黏膜组织的伤害是较大的,因此,在临床用药期间,应避免高浓度过氧化氢与黏膜组织直接接触。
(二)对皮肤组织的伤害
对于皮肤组织而言,如果给予高浓度的过氧化氢相接触,则相关皮肤部位可出现起泡与红肿等一系列症状,这会导致皮肤过度氧化而变白。在临床过程中,当出现这一情况时,应及时将相关皮肤冲洗干净,通常情况下,当洗净后2~3h,患者皮肤的症状可随之消失。与此同时,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的应对和处理,则过氧化氢可导致患者局部表皮出现烧伤问题,这一点不利于患者健康的保障。
(三)对呼吸道组织的伤害
在临床过程中,高浓度过氧化氢被患者吸入体内后,可对其呼吸道组织造成刺激,基于此,患者容易出现急性咽炎与喉炎等一系列症状。与此同时,如果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则该病可对患者呼吸道组织造成一定的刺激与灼烧,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烧灼性支气管炎。基于此,患者可出现咳血与剧烈咳嗽等症状,其不利于患者健康的充分保障。
(四)对消化道组织的伤害
部分临床资料指出,如果患者误食高浓度过氧化氢,则有可能会对其胃部、食管、咽喉部等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和损伤,从而导致患者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该药物还可导致患者消化道黏膜出现肿胀与充血等一系列问题,其中,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出现胃溃疡或消化道黏膜糜烂等症状,这些同样不利于患者预后整体新健康的优化与合理保障。
总的来看,作为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药物,过氧化氢在临床过程中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在这一问题上,适宜浓度的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消毒杀菌效果,但是,高浓度过氧化氢对于人们的危害往往相对较大。基于此,为了进一步降低过氧化性对于人们造成的损害,医务工作者建议人们在选取过氧化氢的时候严格遵循医嘱进行药物的科学选择,避免与高浓度过氧化氢相接触。相信随着医疗研究工作的不断推广与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意识水平的持续提升,过氧化氢对于人们的伤害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