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慢性咳嗽的诊断之旅:症状识别与病因探寻
2024-07-09 11:32:43
作者:陈行玉
作者单位:无极县医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咳嗽作为一种常见的生理反应,常因各种原因而频繁出现。然而,当咳嗽症状持续超过八周,且无明显缓解时,我们称之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还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的健康问题。本文将带您走进慢性咳嗽的诊断之旅,一起识别症状、探寻病因。

一、慢性咳嗽的症状识别

慢性咳嗽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咳嗽,可能伴有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不适感。由于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往往会在多个时间段出现咳嗽,如晨起、夜间或运动后等。此外,咳嗽的严重程度和频率也可能因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识别慢性咳嗽症状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观察咳嗽的持续时间和频率,判断是否属于慢性咳嗽范畴。

2. 留意咳嗽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

3. 注意咳嗽的发作时间和环境,如晨起、夜间或运动后等,以及是否与特定环境或因素相关。

二、慢性咳嗽的病因探寻

慢性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探寻病因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慢性咳嗽病因及其诊断方法:

1. 咳嗽变异性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的喘息、气促等症状,但有气道高反应性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通常有反复发作得咳嗽史,在夜间或清晨发作较为频繁。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方法包括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最高呼气流量(PEF)日内变异率>20%。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过敏原检测等。

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包括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咽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从而刺激咽喉部引发咳嗽。患者通常在晨起或体位变化时咳嗽较为明显,并伴有鼻塞、流涕、鼻痒、喷嚏等症状。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方法包括鼻咽喉镜检查、过敏原检测等。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以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慢性刺激性咳嗽,一般为干咳,偶尔咳少许黏痰,可在白天或夜间咳嗽,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患者病程可长达数年以上,部分患者伴有过敏性鼻炎症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体格检查无异常发现。X胸片和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激发试验气道反应性阴性。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增高,诊断主要依靠诱导痰的细胞学检查,诱导痰的细胞学检查示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例≥3%,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能控制咳嗽,在除外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疾病后,可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表现为白天、直立位时出现咳嗽,少部分患者可以有夜间咳嗽。少部分患者有胃食管反流病的典型表现,如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胸闷等。食管PH监测是目前胃食管反流病最好的检测方法。抗反流治疗有效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最重要的标准。

上述常见的病因占70%—95%,其他病因还有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变应性咳嗽、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肺癌、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在探寻慢性咳嗽病因时,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以确保找到准确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慢性咳嗽的诊断流程

在诊断慢性咳嗽时,医生通常会遵循以下流程:

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咳嗽症状、持续时间、频率、伴随症状等,以及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过敏史等信息。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是否存在异常体征,如肺部啰音、心脏杂音等。

3. 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常规检查,以及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如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

4. 影像学检查:进行胸部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肺部和支气管的情况。

5. 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慢性咳嗽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总结

慢性咳嗽的诊断之旅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通过识别症状、探寻病因以及遵循规范的诊断流程,我们可以找到准确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加速康复进程。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