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妇科肿瘤科普之子宫肌瘤
2024-07-03 16:33:55
作者:陈玉珍
作者单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
在女性健康领域,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不容忽视。据统计,约有2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会受到子宫肌瘤的困扰。下文将深入浅出地介绍子宫肌瘤的基本知识、形成原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旨在提高公众对这一疾病的认知,促进早期发现与合理治疗。

一、什么是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医学上也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源自子宫平滑肌组织的良性增生。它可生长在子宫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子宫肌壁间,发生率为60%至70%。尽管这一疾病在20岁以下女性中较为少见,但主要影响30至50岁的女性群体,尤其是未生育或晚育的女性。

二、子宫肌瘤的形成原因

尽管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个因素被认为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遗传因素是其中之一,子宫肌瘤患者的母亲、姐妹及女儿患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此外,性激素水平也是重要因素,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旺盛,可能促进肌瘤的生长。例如,在孕期,由于雌、孕激素分泌量的增加,肌瘤有增大的倾向。此外,干细胞功能失调也被认为是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

三、子宫肌瘤的症状表现

多数子宫肌瘤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然而,部分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与肌瘤相关的症状,主要包括:

1.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每次月经持续时间延长、月经间隔周期缩短,甚至出现非月经期的不规则阴道出血。长期经量增多可能导致继发性贫血,出现乏力、心悸等症状。

2.腹部肿块:肌瘤较大时,可在腹部触及肿块,有时可脱出阴道,形成外阴脱出肿物。

3.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时,可引起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压迫直肠时,则可能导致排便疼痛、便秘等。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白带增多、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等症状。

四、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诊断,并可能通过一系列辅助检查来进一步确认病情。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1.妇科B超:能够清晰地显示肌瘤的数量、位置、大小等,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需要更详细了解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情况,MRI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全面的信息。

3.宫腔镜和腹腔镜检查:这些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宫腔内和腹腔内的情况,必要时还可在镜下进行活检和治疗。

五、子宫肌瘤的治疗策略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的大小、生长速度以及是否有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

1.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改善症状和缩小肌瘤体积,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米非司酮等。然而,药物治疗通常无法根治肌瘤,停药后肌瘤可能复发。

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肌瘤较大或生长迅速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剔除术、子宫切除术等,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情况而定。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等微创手术方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3.其他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聚焦超声消融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作为替代或辅助治疗手段。

六、预防与注意事项

虽然子宫肌瘤的确切预防方法尚不明确,但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1.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子宫肌瘤,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的女性更应重视。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降低患病风险。

3.避免滥用激素类药物:长期或大量使用性激素类药物可能增加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子宫肌瘤作为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虽然多数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了解其基本知识、形成原因、症状表现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子宫肌瘤的重要措施。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女性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