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认识“急性胰腺炎”
2024-07-12 16:55:15
作者:张露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改变、饮食结构调整,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具有起病急、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针对急性胰腺炎,如果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减轻患者负担。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对于如何正确认识急性胰腺炎,如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来预防急性胰腺炎,很多人仍一知半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的胰腺内的酶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上腹痛,包括持续性的疼痛、剧烈疼痛,甚至疼痛还会向后背放散。第二个临床表现是伴随疼痛的持续性腹胀,急性胰腺炎的腹胀和疼痛不能自行缓解。此外,急性胰腺炎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持续性发热等症状。

急性胰腺炎的分类

急性胰腺炎总体分为两大类,80%是轻型胰腺炎,病人表现为一般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经过一般的输液治疗和一些保守的药物治疗,症状就可以得到控制。但是另外2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的症状不能得到缓解,还会出现心率快、休克、尿少、肾功能不全的问题,后期还会出现胰腺的感染和坏死,这部分病人即使经过专业的治疗,依然有15%~20%的死亡率。

因此,当饱餐后或饮酒后出现突发持续不缓解的上腹部或左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表现时,不要耽误,及时就医才是正道。对于平时患有高血脂的人群,更要警惕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导致急性胰腺炎的病因非常多,其中常见的包括胆囊结石、高血脂、酒精等。此外还有少数患者受暴饮暴食、免疫、药物等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胆囊结石在胆囊里并不会导致胰腺炎发作,但是胆囊结石如果在胆管中,就会造成胰腺炎。此外酒精可以直接对胰腺的腺泡细胞进行破坏,使得胰腺的功能和细胞结构受损,从而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血脂人群也越来越多,甘油三酯在体内经过代谢以后,形成的游离脂肪酸对胰腺的腺泡细胞及微循环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导致胰腺炎。

胰腺炎的治疗方式

轻型胰腺炎的治疗相对简单。病人需禁食禁水,必要时可以下胃管,给胃肠减压,减少胃液、胃中食物对胰腺的刺激。通过给病人输液补充电解质,同时辅助止疼等专业治疗方式,可以帮助多数轻型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重型急性胰腺炎应到有经验的医院治疗。如果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的情况,一般需要把病人收治到重症监护室。但对于一些胰腺坏死非常严重的重型胰腺炎患者来说,治疗好以后,可能会因为胰岛细胞的减少出现糖尿病,或者因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出现营养不良、消化不良等情况。

如何判断自己是急性胰腺炎的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是急性胰腺炎高危人群

1.喜欢暴饮暴食及酗酒者。酗酒、暴饮暴食、过食油腻可致胰腺外分泌旺盛,容易导致胰腺炎发作。

2.有胆道系统疾患者。胆道系统疾患易激活胰酶原活性,从而引起胰腺炎发作。

3.患有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者。高脂血症及高钙血症可导致胰液排泄困难,继而易引起胰腺炎发作。

4.长期情志不畅者。中医认为,肝主情志,长期情志不舒,致使肝郁气滞,横逆犯脾,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容易引起胰腺炎发作。

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

主要是控制病因及诱因。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胆系的结石,高脂血症,饮酒,如果体检发现有胆道结石或胆管结石,要小心,要定期复查腹部B超,看胆囊石头的变化。

此外,生活中需要注意控制血脂。因为甘油三酯的浓度如果超过5.6mmol/L,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会出现胰腺炎;如果超过11.3mmol/L,则可能会诱发胰腺炎。大家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血脂。如果调整饮食后无法控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量的降脂药,争取在短期内把血脂降到正常范围。

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食要合理。保持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均衡摄入,避免暴饮暴食、高脂饮食。不要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也会诱发胰腺炎。

分享到:
下一篇:很抱歉没有了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