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是由过敏原引起的严重的、多器官功能不全的休克,在临床上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它是严重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通常可在数分钟内发生,也可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极少有长期持续症状。
过敏性休克有很多种原因引起,可分为:接触过敏原(包括药物、食物、花粉、动物皮毛和刺激性物质等)后发生的过敏反应;发生严重呼吸道阻塞时出现的呼吸道阻塞性肺不张;肺部受到刺激而引起呼吸困难;因过敏反应而致循环衰竭。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和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导致死亡。
一、迅速脱离过敏原
如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应立即停用或更换该药物。若患者对花粉过敏,则应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并戴口罩防止花粉进入呼吸道,然后立即到医院接受抗过敏治疗。在此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呼吸等情况。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或烦躁不安时,应立即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
在脱离过敏原后,患者的血压会逐渐恢复正常,但仍需密切观察。若患者血压下降太快而需要使用升压药时,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升压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确保治疗效果。
二、建立静脉通道
过敏性休克是由过敏原刺激引起的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呼吸困难、四肢发冷等。因此,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液通路,并在输液前进行必要的药物准备。选择静脉通道时,应尽可能避免选择非标准静脉,如各种中心静脉穿刺。一旦选择了标准静脉,就应立即给药。在为患者输液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表现,应立即停止输液,并进行处理。如果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将患者转移到通风处休息。
三、维持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行机械通气。对于呼吸肌麻痹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收缩血管药:可用0.1%肾上腺素、1%麻黄素等。肾上腺素:在没有肾上腺素的情况下,可按每公斤体重10 mg皮下注射,必要时每小时重复一次。但如果病人血压不降,每分钟呼吸大于20次,或病人烦躁不安,可改用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推注;若病人因缺氧引起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时,可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推注。一般经上述处理后血压仍不回升,应考虑给予血管扩张药。
四、处理并发症
休克,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立即给予吸氧,给予10%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并尽快补充血容量。严重的休克,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及时输液和补充血容量。输液速度以每分钟30~40毫升为宜。心律失常,应尽快改善心脏前负荷,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5毫克,同时口服西地兰0.2毫克;如有心动过速或心律不齐,可给予阿托品0.4~0.5毫克。若效果不明显,应及早给予电复律或电除颤。呼吸困难,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氧吸入。此外,应及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异物,以维持呼吸通畅。过敏性休克引起的循环衰竭,应尽快纠正休克,可用小剂量肾上腺素(如0.2毫克)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如出现意识丧失,则需用晶体液静脉注射,并用阿托品0.5毫克肌肉注射。过敏性休克是由过敏原引起的,而过敏原的种类繁多,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和积极防治才能减少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总之,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接触过敏原。立即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如0.2毫克)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也可静脉点滴氯化钠注射液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克。在抗过敏的同时,还应积极防治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