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康网 > 健康科普
热点排行
小儿手足口病如何预防及其护理
2024-07-10 01:45:21
作者:蒋艳
作者单位:滕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 5 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年的春夏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因此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3 - 5 天出现,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手足和臀部皮疹等。口腔黏膜疱疹通常出现在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疼痛明显,影响患儿进食。手足和臀部的皮疹多为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的红色小丘疹或疱疹。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少数重症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 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给他人。

3. 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感染。

三、手足口病的预防

1. 注意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要定期修剪孩子的指甲,避免抓破皮疹引起感染。

2. 加强环境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对孩子的玩具、餐具、衣物、被褥等进行清洗消毒。

3. 避免接触患者,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果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或学校有手足口病患儿,应让孩子在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4. 增强免疫力,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新鲜的食物。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四、手足口病的护理

1. 发热护理,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低于 38.5℃时,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体温超过 38.5℃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要给孩子多喝水,以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

2. 口腔护理,保持孩子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如果孩子口腔疼痛明显,可以用淡盐水漱口或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口腔喷雾剂缓解疼痛。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牛奶、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辛辣、酸性、刺激性食物。

3. 皮疹护理,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皮疹。如果皮疹未破溃,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如果皮疹破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碘伏消毒,防止感染。

4. 饮食护理,给予孩子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牛奶、鸡蛋羹、瘦肉粥、蔬菜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对于口腔疼痛明显、进食困难的孩子,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

5. 心理护理,孩子患病期间可能会出现烦躁、哭闹等情绪,家长要耐心安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陪伴,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五、手足口病的家庭消毒方法

1. 煮沸消毒,将孩子的餐具、奶瓶、奶嘴等放入沸水中煮沸 15 - 20 分钟,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2. 紫外线消毒,将孩子的衣物、被褥等放在阳光下暴晒 4 - 6 小时,利用紫外线杀灭病毒。

一旦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应在家中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后 1 周。隔离期间,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免传染给他人。与患儿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应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如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就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病率,保障孩子的健康。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让孩子们远离疾病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

分享到:
版权声明:
1、大众健康报网页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广告、域名、软件、程序、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大众健康报网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大众健康报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大众健康报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2、凡本网注明“来源:大众健康报”或带有大众健康报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大众健康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单位和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相关链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
各州市卫生健康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