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特别是血压的变化,低血压可能提示仍有活动性出血或血容量不足。
2、精神状态和意识,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清晰度。如果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可能是大量出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3、观察出血症状,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果呕吐物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或者大便由黑色转为暗红色或鲜红色,且伴有肠鸣音亢进,可能提示再次出血。
4、皮肤和黏膜,观察皮肤和黏膜的颜色、温度和湿度,以及甲床的颜色。苍白、湿冷的皮肤可能表示循环血量不足。
5、腹部体征,注意患者腹部是否有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这可能提示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
二、饮食护理
1、在出血活动期,患者应严格禁食禁水,以使胃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胃酸分泌,避免再次出血。
2、出血停止后
(1) 恢复期饮食
当出血停止后,可先给予少量温凉的流食,如米汤、藕粉等。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约 50 - 100 毫升,每天 5 - 6 次。
(2) 半流食阶段
如果患者进食流食后无不适,可逐渐过渡到半流食,如米粥、面条、鸡蛋羹等。此时应注意食物要煮烂煮透,易于消化。
(3) 软食阶段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好转,可给予软食,如馒头、软米饭、瘦肉、蔬菜等,但应避免食用粗糙、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油煎食物。
3、饮食原则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增加胃肠道负担。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减轻胃肠道的消化负担。
三、休息与活动
1、卧床休息,在出血后的 2 - 3 天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2、逐渐增加活动量,随着病情的稳定,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先在床上坐起,然后在床边站立、缓慢行走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以免再次引发出血。
四、心理护理
消化道出血往往发病突然,患者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安慰,向其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患者了解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是可以得到控制和治愈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用药护理
1、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给患者用药,包括止血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
2、观察药物副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使用抑酸药可能会引起头痛、腹泻等副作用;使用止血药可能会出现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
六、预防并发症
1、肝性脑病,对于肝硬化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应注意观察有无肝性脑病的先兆症状,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
2、电解质紊乱,大量出血和禁食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应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根据结果及时补充。
3、再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考虑再次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七、出院指导
1、饮食调整,出院后仍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
3、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胃镜等,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4、用药注意,如果需要继续服用药物,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副作用。
总之,消化道出血后的护理需要全方位的关注和精心的照顾。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