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以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或深部组织破溃。糖尿病足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神经型、缺血型、混合型。我国糖尿病足以混合型为主,其次为缺血型,单纯神经型很少。糖尿病足是一组足部的综合征,不是单一的症状,至少应该具备如下要素:1.糖尿病患者;2.足部组织营养障碍,溃疡或坏疽;3.伴有一定程度下肢神经或者血管病变。
二、糖尿病足的危害
糖尿病足的危害不容小觑。据估计,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全球范围内,每20秒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的死亡率更是高达22%。
三、糖尿病足的预防措施
1.积极控制血糖
血糖管理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血糖控制目标。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稳定在理想范围内。
2.关注血压和血脂
慢性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并发症,而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可加重周围动脉病变。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同时关注血压和血脂水平,并进行综合管理。
3.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规律运动
规律及适量的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和改善循环。对于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
5.足部日常护理
每日检查: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双脚,特别是足底、趾间及足部变形部位,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正确洗脚:每日用温水(<40°C) 洗脚1~2次,洗的时间不要太长,10分钟左右,不要用脚试水温,可用手、手肘或家人代试水温,洗完后用柔软的浅色毛巾擦干,尤其脚趾间。
选择合适的鞋袜:穿着宽松、透气、吸湿性好的鞋子和袜子,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或挤脚的鞋子。新鞋穿20-30分钟后应脱下,检查双足皮肤是否有异常,每天逐渐增加穿鞋时间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修剪指甲:指甲应直着修剪,避免边上剪得过深或过度修剪。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脚,以防感染。
6.预防外伤和感染
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足部外伤和感染。一旦发现足部有伤口或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处理。冬天要防止冻伤、烫伤,不要用热水袋或电热毯取暖,不要烤火及热水烫脚;夏天要防止蚊虫叮咬;不要自行处理伤口,不要用鸡眼膏等化学药物处理鸡眼或胼胝;避免足部针灸,防止意外感染;保持足部干燥、透气,预防脚癣等真菌感染;
7.定期筛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糖尿病足筛查,包括踝肱指数(ABI)检测、双下肢血管超声、足部痛温觉、压力觉等检查。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四、总结
糖尿病足的预防需要糖尿病患者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积极控制血糖、关注血压和血脂、戒烟限酒、规律运动、足部日常护理以及定期筛查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应时刻关注自己的足部健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足带来的严重后果,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